“刚买房时特意装了双层窗户,PM2.5指数低的时候才敢开窗,现在天天开窗通风。”清晨,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健步道上,市民董先生说,他每天都关注空气质量,发现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
2018年,浙江省空气质量首次实现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提前两年达标,成为全国重点区域首个达标的省份。
浙江省PM2.5浓度从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34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为44%。
重污染天数从2013年的174天次下降到2018年的15天次,下降幅度为91%。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温婉江南重现旖旎风光,背后是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长久之功。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开展木业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散乱污”,倒逼行业升级,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图为转型升级后的浙江永保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油漆车间的工人在进行油磨工序,打磨产品的油漆底漆。 沈焕壮摄
钢铁去产能,优化产业布局
60年前,为了经济发展,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应运而生,象征着杭州重工业时代的辉煌。
“随着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加剧,产销价格严重倒挂,去产能势在必行。”杭钢总经理林亮说。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只有300立方米左右的高炉,和现代化钢铁厂的要求相比已经落后,耸立的高炉和烟囱也与杭州旅游城市的形象愈发不协调。
2015年底,忙碌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全线“熄火”。杭钢路在何方?
“特种钢业务可以并到宁波钢铁,做强做优。”林亮介绍道。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沿江、沿海、沿路”区域市场战略,位于宁波北仑港附近的宁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业务合并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同时,经过反复论证,杭钢瞄准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在原有的土地和厂房上,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拔地而起,昔日“铁老大”,如今上“云”端。
“大数据机房电力需求大,降温要求高,杭钢原有的能耗指标和降温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公司总经理范永强说:“一期1600个可供出租的机柜早被订完,预计产值过亿,二期还将增加4000个机柜,力争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数据储备中心。”
杭钢技术中心因地制宜,成立中杭监测技术研究院。“我们一方面考虑原有职工在电器工程和监测方面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浙江省电器和木业集中的产业特点,最终选择进军低压电器及元器件和家居安全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市场。”研究院院长范红伟回忆起那段殚精竭虑寻求转型方向的日子。
转型难,职工安置更难。
“钢铁生产业务并到了宁钢,但当时宁钢已经投产,人员齐备,无法消化杭钢职工,我们必须另谋出路。”杭钢副总经理李凯说。
针对职工不同情况,杭钢设计出12条分流安置通道。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自主创业、服务输出、离岗退养……“尽量让每个人至少有一个合适的选择。”李凯说。
原杭钢焦化厂青年职工李宁选择自主创业,依托杭钢的平台和资源挥洒激情。原杭钢维检中心车工张松彪选择服务输出,由杭钢帮助联系去机电学校当实习指导。“关停生产线那天下着小雨,我和工友们拍了最后一张工作合影,还偷偷抹了泪。”原杭钢轧钢厂设备厂长范永强则选择留在杭钢。
“对一些没有对口岗位的,但仍希望在杭钢工作的职工,我们设置了待岗通道,新产业招工时优先录用,由用人单位组织技能培训。”李凯说。
60年,一个甲子的轮回;150天,1.2万人的命运在历史潮流中改写;2018年全年,1035亿元年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得益于去产能,杭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整治“散乱污”,提升产业格局
郭健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一家木业企业的负责人。木业“散乱污”企业生产过程中淋漆、喷涂、热压等环节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是区域挥发性有机废气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2017年,南浔区针对3922家木业企业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
在区政府指导下,一批企业搬迁入园,其中包括郭健的企业。新厂区高标准设计,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生态环境局还从技术上帮助我们建起密闭车间,配备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摘掉了环保‘后进生’的帽子。”郭健说。
随着消费者的家居环境意识日益增强,郭健果断决定全部使用环保板材、水性漆和无溶剂胶水。他说:“源头削减替代的方式既能从根本上减少废气排放,又能提高产品品质,一举两得。这个转变意味着成本会增加10%-15%,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环保家居,从销售统计来看,
业务量不降反升。”
如今,郭健的产品线从单一的木门扩展到全套家居轻奢定制,走上高端路线。2019年的目标是产值达到8000万元。“这个数字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很有信心。”
“曾经‘散养’的木业企业现今竞相转型,关停淘汰3421家,企业数量削减整合至501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减少2000吨以上,税收增长6亿元以上,南浔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底气越来越足。”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浔分局副局长杨家旺说。
以“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产业格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答题,也是“散乱污”企业蜕变重生的机遇。
在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过去有7家鱼粉厂,鱼粉设备陈旧,环保设施落后,环境脏乱,腥臭袭人。为解决鱼粉行业污染问题,在当地政府指导下,7家企业合并成一家,新建厂房及原料堆场,升级生产线,并投资5000万元采购4套全封闭湿法鱼粉生产设备,每天能处理废气72万立方米,厂区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小作坊”变身“大块头”,整改后的鱼粉厂也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海洋生物生产企业之一,年产值达5亿元。
整治淘汰落后产能是浙江治气的“杀手锏”。2018年,浙江省开展涉气“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清理整顿,完成55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整治。
治理工业源,提高产业质量
空气质量改善非一日之功,工业废气治理在其中至关重要。在火电行业超低排放上,浙江走在前列。
位于湖州的华能长兴电厂是中国首座高效超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厂。替代区域内分散小锅炉供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减排量达到90%以上。
浙能集团超低排放技术荣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使燃煤电厂烟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达到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标准限值。
浙能嘉兴发电厂是全国最大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之一,厂区路旁的草木不但没有“灰头土脸”,反倒青翠欲滴、生机盎然……
据悉,浙江省63台(3972万千瓦)大型煤电机组和340台(4.4万蒸吨/小时)燃煤热电锅炉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针对物料运输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做文章,浙江创意十足。在长湖申航道起始段,一条长22千米的“空中运输走廊”连接着长兴、广德两地的水泥熟料企业和货运码头。
“过去每天有6000多辆重型柴油车穿梭于301省道,运输熟料和煤炭,拖着‘黑尾巴’,尘土满天飞,大车经过的时候行人都睁不开眼。”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惠明说。
为解决车辆尾气和道路扬尘问题,南方物流建设了这条全封闭、全架空、耐高温的长胶带输送及仓储系统。上游水泥企业所需煤炭和生产的高温熟料,通过输送带“无缝连接”,直接运输至码头船舶,再通过长湖申航道运往周边城市。
这是全国首个实现全电运输、仓储、装卸、泊船的“全电物流”项目,用“空水联运”取代重型货车,年运输量可达1050万吨,全年可节约燃油2026吨,减少尾气排放14278吨。项目运行以来,所在地小浦镇PM2.5环比下降30.8%,长兴县PM2.5环比下降19.2%。
浙江海岸线长,船舶修造企业众多,产业独具特色。然而,船舶修造业使用的喷砂除锈和露天喷漆工艺无组织排放严重。“船坞内粉尘弥漫,油漆气味刺鼻,方圆百米就像在刮沙尘暴。”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船舶维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行波介绍说。
经过几年的试验修改,他们研发出超高压水除锈和漆雾回收两项技术,一举破解困局。吸盘状的超高压水除锈设备紧贴船体。一人多高的船体喷漆漆雾回收装置如同“抽油烟机”,抽走喷涂作业产生的漆雾,减少VOC排放。
公司总经理陈勇给出一组数字:“仅船舶除锈‘美颜’这项业务,一年能减少铜矿砂使用两万吨,油漆在喷涂过程中无组织排放吸收率达80%以上。”
“治‘大气病’需要系统思维。”嘉兴港区管委会副主任胡亚东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坚持综合施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蓝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