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环保新闻网11月27日讯(记者 吴裴 陈华清 见习记者 季建荣) 近日,本网投诉受理中心接到网友投诉:“萧山区蜀山街道章潘桥村松子加工企业污水外排、染红河道,流进农田、污染严重。”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在04年对该地松子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做了详实报道。难道曾经的质量门还不足让当地松子行业警醒?为解疑问,记者赴实地调查核实。
现场:满江红环保称“仅观感上差点”
松子加工污水
桥下污染千米
章潘桥村东圩桥下宽约十五米的河道满是暗红一片。长近千米。河道东西走向,越往西,色度越深,污水也变得粘稠。在铁路桥东侧一排水渠,污水由北往南流进河道,沿着红褐色水渠往上三百米位置,一处近千平方米的简易车间坐落在农田边上,污水渠延伸至车间南面一个露天水池边。水池内满是红褐色污水,几名工人正在对水池进行维修、安装水泵。
环保部门解释:污水就是从该水池底部漏出去,安装水泵也是为了将水池污水抽干然后进行重建。现在企业都处于停产状态,要等到污水处理池建成后才能生产。
既然在整改,为何外流的污水还源源不断,职能部门和企业对此都没有应急措施?
萧山环保局城乡环境保护所工作人员陆柏虎称:我们也没办法的,其实这个水就是观感上差点,没多大影响的。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污水排入外环境的最低要求是二级标准,其中包括色度、SS、COD等指标都有限值规定,仅色度一项已然不达标,对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记者有些疑惑。
车间污水包围,酸水直流农田
近千平方的车间周围,无论露天雨水沟渠、还是农田菜地沟壑满满的都是红褐色污水,格外显眼。其中西面水渠中污水还有流动迹象。雨水沟可用来排放污水?环保局对农田里的污水做怎么处理?陆柏虎:历史遗留问题。
压榨的褐色污泥就堆积在车间对面垃圾站右侧,足有两米多高。底下没有防渗措施,不知道前些天下雨的时候污泥混着雨水都流向了哪里?
车间西、北夹角位置,一露天水渠里略带绿色的废水最终通过PVC管道直接流进农田,检测发现废水呈明显酸性。炒货行业用片碱(氢氧化钠)进行表面处理,酸又是用来做什么的?而且还有流动迹象,难道有企业还在违规生产?
农田沟壑满是污水
生产污水影响已久
停产整顿一纸空文 昌林炒货擅自生产
事实确实如此,靠近西面一家名叫“杭州昌林炒货食品有限公司”表面上和其他企业一样都关着卷帘门,但车间里面确是一副忙碌景象:分拣、蒸煮、浸泡等工序有条不紊进行,其中几个直径近1米的白色塑料桶里盛有绿色液体,检测结果呈酸性,松子要用酸水浸泡?企业解释:松子经过片碱浸泡,这个酸是用来中和碱的,叫“一水柠檬酸”。
一水柠檬酸
即使是柠檬酸,也不能直排外环境,更何况还是农田!
环保部门明明责令所有企业停产,昌林炒货为何敢擅自违规生产?
企业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一再强调:我们只做了两、三筐。然而记者发现,浸泡在桶里的松子捞出来就有10几筐,如果再加上机器里正在炒制的,现场的松子起码有近一吨。
车间几台机器源源不断流出红褐色污水,通过地面直接流向外面,企业污水是怎么处理的?
企业负责人:我们都是用桶收集起来,然后拉到污水处理厂的。
企业污水外排
食品加工污水外排已久
对于槽罐车运送的污水是否经过预处理,企业负责人闪烁其词。对此,萧山区环保局城乡环境保护所所长祝枫回应:“有些是预处理的,有些不处理。”
萧山区环保局城乡环境保护所陆柏虎
而随后正式接受记者采访的陆柏虎则更改了说法。“集污池坏掉了,他们现在私自作业产生的废水都直接抽到桶里。”陆柏虎强调,目前桶里的污水还没处理过,但是运送到污水处理厂可能会进行预处理。而记者现场仔细查看,此时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并没有半点运行迹象。
另外,记者了解到,这四家企业目前使用的污水预处理设施是今年才建设的。换句话说,企业多年来的生产废水尽管储蓄在集污池内,最终大都听之任之排入外环境。“有一部分确实排入了外环境;另外一部分是通过槽罐车运到钱江污水处理厂的。”陆柏虎认为,尽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未能达到三级排放标准),但是进去了总归还是好的;至于钱江污水处理厂怎么会允许这样的行为存在,还要看企业与污水处理厂之间是怎么商议的。
陆柏虎还透露,包括昌林炒货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四家企业于本月19号被查处,污水漏排,环保部门已要求企业停产整顿。至于昌林炒货擅自恢复生产,陆柏虎称:“我们后来来过两次,都没有发现企业生产。”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属行业弊端
据了解,蜀山街道共有炒货厂近20家,多年来,不具备任何污水处理能力,直到今年行业整治,才统一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
农田沟壑满是污水,东圩桥下暗红一片,当地百姓早已怨声载道。本想历经松子加工行业质量门事件,企业会加强自律,不料,环保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蜀山街道松子加工行业环保弊端如何解决?昌林炒货擅自恢复生产如何处理?本网记者会继续关注。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