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头条 正文
航慈溪,谁让你如此不堪入目?
2013-05-22 08:42:16来源:金华晚报单光辉

  

   “五颜六色”的溪水

  塔江山村废弃的深水井

   黄色的排污口

   有人在冲洗排污口

   历史上清澈的溪流养育过宋濂、艾青等数位大家

   现如今“五颜六色”的河水让两岸百姓痛彻心扉

   近年来,关于金华母亲河———婺江的污染与治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实问题不在婺江本身,而在汇入婺江的成百上千条河流大部分都存在污染问题。近几天,本报新闻热线96356不断接到市民投诉,金东区孝顺镇孝顺小商品工业园内的航慈溪,这条曾经养育过宋濂、艾青等文化大家的溪流如今污染极其严重。

   前天下午,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只见航慈溪河面极其污浊,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流淌着各种颜色的污水,排污口附近草木皆不能活。靠近航慈溪的孝顺镇塔江山村百米深井中的地下水菌落总数超生活饮用水标准130倍。

   排污口颜色不时变换

   航慈溪发源于义乌上溪镇,在金东区低田附近汇入东阳江。航慈溪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就位于孝顺小商品工业园内。前天下午,记者在园区段航慈溪看到大大小小十多个排污口都在不断排污,流出来的水呈现紫红色、深绿色、灰白色等颜色。

   下午1时许,航慈溪西北方向河面上漂着几十平方米的黄色污水。记者走近发现,在一个直径一米多粗的水泥涵管右下方,隐藏在草丛中的方形口子正是黄色污水的出处,急流而出的黄水直入航慈溪。片刻之后,一米多粗的水泥涵管内流出的水也开始变黄。

   下午4点多,记者再次来到这两个排污口,发现排污口又排出了血红色的废水,废水从隐蔽的出口流到河中,很快半条河面就成了红色。“从工业园区流出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一家厂排出来的水。”有村民说。

   东岸的排污口更多

   西北端这两个排污口对面厂房外墙上不断有污水排出,还伴随着白色的蒸汽。记者在航慈溪的东边河岸发现了更多的排污口,此外,还有许多废水从溪边石头底部流出。记者发现,较正常状态下水温而言,排污口流出来的废水水温明显偏高。

   前天下午1时许,在东岸最大的一个排污口附近有几名工人正赤膊作业,他们手持高压水枪不断冲洗这个排污口附近的污泥,污泥黑得像墨水一样,冲洗起来十分费劲。“有部门打过招呼,说这样太难看了,让我们洗一洗。”现场有工人说。据附近村民反映,这些排污口附近的污泥很深,长长的竹竿直插下去不能见底,所以附近企业常常用挖土机清理排污口附近的污泥,清理出来的污泥会随着河水流入东阳江、婺江。

   在该排污口上游20米处,一个稍小的排污口排出的液体成金黄色,附近的草木都已经枯死。类似的排污口在东岸十分常见,排出的污水颜色也不尽相同。在岸边的公路上,可以看到污水从厂房里流出来,这些污水看起来要稍微好一些。但一些从排污口附近地下涌出来的污水看上去则明显有异样。

   村民说这几天还算好的

   塔江山村就在航慈溪的西岸。不少村民见到记者采访,纷纷诉苦。“前几天都在下雨,这几天还算好的,再天晴几天,这里的水就跟墨水似的。”村民说,河边的企业不仅排废水,水中还有一些污泥一样的东西,各种颜色都有。

   塔江山村村民叶维新上世纪80年代退伍,当过多任村党支部书记。“我们那个时候喝的水,用的水都是航慈溪里来的,河水迅速变坏也就这十多年的事情。”叶维新说,这些厂基本都是义乌人投资的,一个大的厂房往往还被分割出租,所以航慈溪东岸就有大小印染厂20多家。

   “西北边也还有一些污染企业,这些厂里产生的废水都排到河里的,以前村里的孩子整天都在河里游泳,现在我们碰一下河里的水皮肤就发痒。”叶维新说,工业园是2003年建造起来的,陆陆续续他们村的1000多亩地到目前基本上都被征用光了。

   “以前,只要有老板愿意来,就把地租给他,也不管项目是否环保,效益好不好。”叶维新说,最主要的是这些污水通过航慈溪排入了东阳江,直接污染了母亲河婺江。昨天,记者在航慈溪和东阳江交叉口查看发现,尽管连日暴雨,但两条河的交界处水面颜色仍存在很大区别。

   最要命的是地下水质变坏了

   塔江山村以前喝的水都来自航慈溪,水质开始变坏后,村里就开始打井取水,最先的井位于航慈溪的河岸边,后来随着水质的变坏,村里的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多,越打离航慈溪越远。但即便如此,打出来的水还是不能喝。“不仅不能喝,连洗衣服都不能洗。”叶维新说。

   叶洪辉是塔江山村现任村主任,他向记者出示了两份2011年9月自来水(井水)检测单,检测单位是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是一个井里的水,前后相差半个月左右。”叶洪辉说。

   在检测单上,记者看到检测水样菌落总数标准要求是小于等于500,但实测结果却有65000,超标足足有130倍。此外,在大肠菌群、色度、总硬度、锰、氯化物等指标都显示不合格。

   去年,村里为每户人家安装了自动水,“洗的、喝的、用的都是沙畈水,但价格比较高,本来地下水好的话,老百姓洗衣服就可以不用沙畈水的。”叶洪辉说,一些印染企业也喜欢用沙畈水,因为水质好,印出来的东西都不存在色差。

   叶洪辉带记者查看了当年取样的水井。水井已经废弃,水管和水泵等都还在,只是上面长满了草。“村里这样的深井有五六口,现在都废弃了。”

   除了水质空气质量也不好

   前天,记者在工业园区转了一下,不时有刺鼻的味道袭来。“相框厂用的油漆比较多,油漆味都要飘过来的。”叶维新说。在工业园内随处可见大烟囱,但前天下午排放的不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的烟囱冒着黑烟。

   “晚上、周末,不一定的!”叶维新的儿媳妇说,前两年她生完孩子在塔江坐月子的时候就吃到过苦头。“早上起来,空气中漂浮着一层东西,有油漆味。”她说,“现在我们平时都住在金华,就周末回来一下,不敢住久,本来要叫爸爸妈妈到金华市区去住,但怎么劝他们都不肯。”

   -记者微评

   面对“五彩斑斓”的航慈溪,记者感觉到一阵阵的疼痛,我们的母亲河———婺江身上还背负着多少像航慈溪这样被污染的毒瘤?

   毒瘤不除,母亲河何时才能清如许?

   面对此情此景,生于斯长于斯的塔江山人的痛自然更加真切,有村民叹息说:“这水,怕是再过一百年,也不会变回从前的模样了。”河流的两岸,不少人都在考虑逃离故土。

   曾经养育出这么多文化名人的航慈溪,今后还能养育出什么呢?

   -征集令

   为了让我们的母亲河———婺江早日清澈起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像航慈溪这样不断将污水汇入母亲河的支流。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河流存在,请尽快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356与我们联系,如果有具体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可以发送到电子邮箱shangh1982@163.com。

   文/摄本报记者单光辉

   -延伸阅读

   航慈溪养育过不少文化名人

   看着如今臭水沟一般的航慈溪,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条曾经流淌着文化之水的河流。从古至今,经航慈溪水滋润的两岸村庄出过不少文化名人。

   元末明初大儒宋濂是航慈溪两岸的第一位文化名人。1310年,宋濂出生在航慈溪支流西溪西岸一个叫宋宅的村庄。从古宋宅往西一公里许,有个村庄叫畈田蒋。现代大诗人艾青生于斯长于斯。

   由畈田蒋村向南,航慈溪的东岸就是义乌吴店的沈宅和傅村镇的山头下。两村是南北朝时东阳郡太守、诗人沈约后裔的聚居地。在沈约后裔中,有解放军中将,有卸任的省文化厅长。由沈宅而南,航慈溪向东拐了个弯,溪东边有一个叫苦竹塘的村子,它是史学家吴晗的老家。

   苦竹塘向南10里左右,航慈溪东岸有一个叫陇头朱的村子。从清初到今天的400多年间,从这个村子走出了三位学界(政界)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名字叫朱之锡、朱章赓、朱位秋。

   朱之锡,后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朱之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10年之久,著有《河防疏略》,该书至今仍是治理黄河、淮河的重要参考资料。朱章赓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0年到世卫组织总部任公共卫生行政科主任。朱位秋是一位喝着航慈溪水长大的力学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夏磊敏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