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8日讯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衢州市委“1433”战略和“3752”乡村大花园振兴体系的指导下,2018年,衢州市乡村大花园建设工作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工作推进,都想在先、谋在前,抓得紧、干得实。乡村振兴的蓝图越绘越清,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双十项”攻坚,系统破解“人地钱房”问题,构建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乡村产业的基础越夯越实,粮食产能提质增效、主导产业活力迸发、农业绿色发展高位推进,被列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列入部市共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计划,连续8年获得省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美丽乡村的风貌越来越好,“三大革命”统筹推进,“四级联创”深化实施,特别是“一户多宅”整治成效巨大,基本实现“非法一户多宅”整治清零的阶段性目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55元,同比增长10%,继续保持走在前列的良好态势;城乡融合的动力越来越足,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城的通道逐步打开,乡村改革的动力不断增强。
顶层设计绘蓝图
提好“衣领子”
按照省委对衢州提出的乡村振兴要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跳出“三农”着眼全局,把乡村振兴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整体谋划,与省委提出的大花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以乡村大花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衢州方案和目标追求,实施五大任务、推进十大专项、破解十大难题,明确乡村振兴的时间表、作战图、任务书。
全市上下“建专班、立军令、优机制、强统筹”,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建专班。组建乡村大花园、农房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代生态农业等11个乡村振兴专项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团队作战,并针对各专班力量有限、资源分散、沟通不畅等问题,探索建立“8+11+X”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联席专班,把控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的总体方向,排定年度目标任务、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增强了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二是立军令。市委书记与副书记、分管副市长签订《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攻坚任务书》,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三是优机制。为强化工作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建立健全月度推进、双月督查、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乡村振兴”推进现场会,市委书记部署推动。每两个月由市政协领导带队,突出重点对6个县(市、区)开展一次实地督查。同时各专班还建立动态考核、月度排名、跟踪问效及约谈问责机制,以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工作落实。四是强统筹。全面推动大“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印发《关于构建以建设乡村大花园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通知》,研究制定“任务清单”“政策清单”“资金清单”,实现上下政策资金资源统筹、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统筹。
突出重点美乡村 牵好“牛鼻子”
一是突出民生导向,推动农房政策体系大重构。围绕农民建房服务好,农村风貌提升好,资源转化利用好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意见》、《考核办法》、《一户多宅整治手册》、《农房整治四十二问》、“1+X”政策体系等一揽子政策意见,确保农民建房立好规矩,形成规范。针对建房落地难,建立了“1+4+1”乡村规划体系;针对建房审批难,全市域推广“一张表”审批模式,实现农房审批时限由原来的90天缩减到30天内。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坚决打赢“一户多宅”整治大会战。坚持“摸家底”先行,“法理情”并举,“拆改用”结合,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拆。为防止新增违建产生,出台了史上最严的“问题条例”。2018年,全市累计整治“一户多宅”33214宗、343.71万平方米,1261个行政村实现“一户多宅”整治清零,完成率为95.24%。三是突出目标导向,全力推进乡村风貌大提升。按照“十个整出”的要求,统筹提升美丽空间、美丽庭院、美丽沿线、美丽田园、美丽文化景观水平,整治随意搭建辅房42986宗、面积143.17万平方米,拆除超大围墙4159座。
对于衢州市抓农房整治为农民办实事的做法,省政府领导表示充分肯定并批示。201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以《衢州着力整治“一户多宅”(乡村振兴在行动)》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盘活资源提效能 走出“新路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按照“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高标定位,谋划制定《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努力实现耕地保护大变样,产业发展大变样,环境面貌大变样,基础配套大变样,生态保护大变样,乡村治理大变样等“六个大变样”的目标。具体做实“三个三”:
一是聚焦“三大环节”。即摸清家底,土地流转,项目推进。全面查清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应性和开发潜力,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指标一本账、智慧管理一个库、资源分布一张图,全市共摸排后备资源约34.47万亩。在此基础上,按照3年谋划打造100个示范项目的要求,谋划了146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列入省里计划的24个项目(全省最多)已经全部开工。二是推进“三大会战”。即抓好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环境整治三大重点工作内容。在农用地整治上,重点实施耕地垦造和耕地提升“两大工程”,3年内将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0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4万亩;在建设用地整治上,重点实施“改村提升”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两大工程,3年内计划完成改村提升村300个,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1.5万亩;在生态环境整治上,对整治区域着力实施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加大矿山环境生态治理,完成45个废弃矿山的生态治理修复,在采矿山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并全部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三是深化“三个结合”。坚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振兴+风貌提升+农村改革”统筹发力,形成叠加效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既要风景,也要“丰收”,将146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区都打造成农村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与风貌提升相结合,坚持以农房风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打造20条以上美丽乡村风景线或精品区块;与农村改革相结合,加快推进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两个“三权分置”改革,市场化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等,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产业创新添动力 抓实“钱袋子”
为破解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动能不强问题,衢州系统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和举措,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扩面提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方面,致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实施现代农业振兴“1158”工程为抓手,推动“多的好起来”。通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全市共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特色农业强镇7个,新建美丽生态牧场65个,新培育衢江荷鹭牧场、江山鑫宝肉羊等一批精品养殖项目。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立全省首家家庭农场专业联合社——衢州全旺道米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创新做法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加快推进放心农业建设,省级可追溯体系县试点和省级放心县创建实现全市域全覆盖。制定出台新一轮柑橘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淘汰椪柑3.63万亩,发展红美人、鸡尾葡萄柚等新品种1828亩,新建市级柑橘精品园14个。衢州市被列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和部市共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2018年11月份成功承办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
另一方面,致力新兴产业扩面提质。持续放大好山好水生态优势,做大做强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两大支柱型产业,促进“好的多起来”。全市共有高端精品民宿40多家,市级以上农家乐集聚村99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点)1245家,民宿床位6.09万张。2018年,全市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3693.18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6%、24.91%,农家乐(民宿)经济已成为农业农村最具潜力的新业态和农民增收重要的增长极。同时,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农特产品销路持续拓宽。衢州“三头一掌”、江山猕猴桃、龙游莲子等农特产品通过网销途径走向全国,猕猴桃、鸽子蛋、蜂皇浆等农产品网销额连续多年全网排名第一,“徐香”猕猴桃等部分农产品已经形成集聚效应,14个村庄被评为2018年中国“淘宝村”,开化县华埠镇成为衢州市首个“淘宝镇”。
基层治理强保障 夯实“好底子”
以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三个三”党建工程,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实施“三大主体工程”,推进“三个全覆盖”,运用“三大指数”。在中国改革(2018)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高层研讨会上,衢州基层治理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并作《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市域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衢州实践》的主旨演讲。
一是做优市县一体“顶线”。全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国土、规划、环保、安监、司法等部门共1000余名派驻人员下沉为乡镇(街道)“平台干部”,每个乡镇(街道)平均派驻10名。二是做强乡镇(街道)“中线”。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四个平台”和标准化综合信息指挥室,形成统一指挥、联合执法、联动治理的新模式。三是做实村(社)网格“底线”。划分村社网格4174个,划分专业市场等各类专属网格140个,“一长三员”队伍人数38099名。四是做畅联动指挥“竖线”。形成了“县级大联动中心、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的技术链条,全面推广“村情通+全民网格”治理模式。该做法得到省政府、省政协多位领导批示。衢州市在全国枫桥经验大会介绍《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100例》经验;获第五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