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工地自查 部门监管 力求长效

市区给工程车套上污染防控“紧箍咒”

发布时间:2017-12-01 09:00:30 来源:

  工程车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工程车进出工地清洗不到位、密闭措施没做好、私自改装甚至使用黑车等,都会导致扬尘污染,影响市民出行环境和城市形象。11月9日,本报《市民问政》直播访谈节目邀请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控制工程车扬尘污染。

  近日,记者走上市区街头和在建工地,发现不少工程都在探索控尘新做法,同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及时补漏,效果较为明显。

  规范操作自查漏洞 严控工地道路扬尘

  在市区宋濂路和东市街交叉路口的保集江湾花园工地,门口比较整洁,没有泥渍和土块。运输车辆驶出工地,也未见扬起灰尘。走进工地,出口处设有一个过水池,一辆装有渣土的黄标车驶入池中,池两边12根高压喷头同时开始清洗。过水池出口旁站着两名拿着高压水枪的工人,负责对出水池车辆进行二次人工清洗。清洗完毕后,司机还下车检查了一圈,才将车开走。

  “车辆驶出工地前我们都会进行三次清洗检查,一个流程下来,每辆车能洗掉五六公斤土渣。”工地负责人姜永盛说,为提高过水池用水的循环效率,工地新使用了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两种添加剂,污水经化学分离处理后排入二级池留下沉淀泥沙,到了三级池内,干净的水便可直接循环用于清洗车辆,大大增强了清水和泥沙的分离效果,确保污染零排放。此外,工地内停放有3台降尘高炮,每台高炮可控制1000平方米范围内的扬尘。车辆进工地后,必经路段旁的围墙上还安装了雾化喷淋系统,每隔5米一个喷头,共35个,负责在车辆驶过尤其是晴朗天气不间断地喷水降尘。

  工地内的清洗设备保证了车辆的“净身出户”,行驶途中仍可能产生抛撒漏现象。对此,盛捷运输土方部主管倪剑豪表示,为保证车辆所经路面整洁,自我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统一实行公司化运行以来,黄标车车头均统一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公司还在此基础上额外配备了两台洒水车进行路面降尘,希望在渣土办巡查之前率先做好防控。“我们车队有十几个管理人员,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工地。公司要求每天不定期在各自工地车辆的行驶路段自查,一旦发现扬尘或路面污染,立即联系洒水车作业。”倪剑豪说,若发现违规行为,将对司机进行教育和经济处罚。比如车盖未密闭,每发现一次,记分并罚款200元。

  除建筑工地,近期市区还有不少市政道路施工,由于情况特殊设置过水池较困难,工程方也采取了其他措施弥补。昨日,记者来到市区丹溪路施工段,发现道路两旁都安装着2米多高的挡板,挡板上方每隔5米就有1个自动喷头。“市政道路相比工地扬尘情况少一些,但同样不能忽视,平时哪段路施工我们就会开启相应喷头洒水降尘。”该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施工段都安排2到3名清洁人员,建筑垃圾装车后首先用扫把清理车身,再用压力水枪二次清洗,场地出口还铺设地毯用以吸附轮胎上多余的水,确保车辆干干净净离开。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联合执法全面监管

  严控工程车扬尘污染,不仅需要源头自查,更少不了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为进一步严格路面管控,市交警、建设、行政执法、运管等部门对市区二环内道路及工地联合开展巡逻检查,对违法工程车依责依法进行查处。

  11月29日上午9时半,在市区东市街万佛塔路段,一辆黄标渣土车引起执法人员注意。这辆车装载过满,导致密闭板未盖平整,车辆周身也遍布泥土。执法人员果断责令其停车,及时处理。

  当晚10时左右,另一组执法人员在环城南路与东市街交叉口拦下一辆江西牌照的货运渣土车。该车辆同样没有加装密闭装置,且在未经核准的情况下私自驶入禁行区域。记者发现,该车辆车身和轮胎都沾满泥土,只要行驶到不平整路段,渣土极易撒落。对此,当事司机解释说,出工地洗车太麻烦,为了节省时间,也没在意。执法人员当即对车辆进行扣押和处罚。

  “这两天下雨,工程车出入工地时的违规行为相对有所减少。”市渣土办渣土大队大队长李滨说,为重点管控3家指定运输企业的违规车辆以及未经核准擅自驶入禁行区域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除了日常路面巡查,每天晚上甚至节假日都会有执法队员出动巡查。截至目前,渣土大队今年共查处违规车辆200多辆,出动2100多人次。

  渣土的源头查处和外运处置由建设部门负责,交警则主要负责路面、通行等监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指挥中心教导员蔡翼鹏告诉记者,为从源头上严把车辆查验关,在办理车辆登记或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要求工程车安装倒车、转弯语音提醒装置,要进入二环内作业的还需加装盲区视频系统,否则不予办理通行证。对违法加装改装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登记或通过检验。同时,金华交警也非常重视工程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并对重型货车驾驶员严格把关,凡是一个记分周期内有记分的,一律要求参加安全学习,记满12分,则对驾驶证降级处理。

  在路面管理上,除与运管、建设、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外,交警部门同时抽调精干力量与公路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依托各治超检测站,对公路违法超载车辆进行查处。2016年以来至今,全市共查处重型自卸货车违法超载1040起、超速222起、闯红灯220起、闯禁823起、乱变道556起。对违法超载的货车,超载30%以下处罚款200元、记3分,超载30%以上处罚款500至2000元、记6分,并对超载货物进行卸载。

  据了解,目前市区二环内的禁行区共设有2000多个24小时监控探头,所有超过1.5吨车辆禁止驶入,凡是未办理通行证驶入禁行区的车辆都会被抓拍,一旦查实,将给予处罚。交警部门在此提醒,如果市民在路上看到撒漏泥沙的工程车,可以通过金华交警微信公众号或者拨打8890热线进行举报,管理部门也会介入查处。

  投产建筑垃圾中心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市区建筑工地的渣土大多运往市郊砖瓦厂进行二次利用。据前期市民反映,部分工程车在市区偷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渣土运输处置属于行政许可项目,任何项目在开工前都必须取得渣土核准外运处置资格,目前市郊共有10家砖瓦厂处置点。”市建设局建设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徐辉说,为响应市政府对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号召,砖瓦厂也会从中分拣出能用于制沙的渣土运往周边20多家沙厂。此外,市区许多绿化造坡工程也需要大量根植土和黄土,包括基坑回填等需求,基本上是靠工地开挖的弃土进行综合利用。

  据测算,市区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300万吨以上,不仅占用土地面积,还会产生环境污染。所以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就在规划建造一个集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再生利用产学研为一体的再生静脉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市区建筑垃圾收纳、存储、处理、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公共事业服务综合功能。2015年,中天集团同金华城建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并由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金华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场项目。“这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产业循环发展之路的新探索,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生态链号召的举措。我市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序幕也将就此拉开。”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意味着今后市区所有建筑垃圾再也不用偷偷摸摸随意倾倒,直接运到这里,全部能变身为建筑施工原材料。

  据了解,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场项目位于金东区江东镇新330国道北侧、新金温铁路东侧,用地91.275亩,总投资1.8亿元。目前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部分生产线已经开工,每天能够消化2000至3000吨垃圾,今年年底计划全面投产。预计正式生产后,项目可实现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年产再生砖制品12万立方米,年产再生水稳材料40万吨,年产再生商品混凝土45万立方米,年产干粉沙浆30万吨等。同时,预计每年还将减少金华城区建筑垃圾填埋用地约200亩,减少沙石矿山开采100万吨,能进一步有效改善区域环境,保护青山绿水,杜绝建筑垃圾填埋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及空气污染,带动就业,推动建筑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市建筑垃圾管理已基本形成‘总量控制、合理调配,密闭式运输、公司化运作,资源化利用、分类处置’这三大管控模式,实现了源头管控有力、消纳处置有序、运输监管严密、执法查处严厉的长效机制。”徐辉说。

  远程监控不留盲点 齐抓共管探索推进

  记者从市建设局获悉,自我市倡导绿色文明施工并启动市区尘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职责部门自我加压,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实现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治理7个100%,即: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主要道路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出工地运输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且密闭无泄漏、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外墙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100%安装。就目前来看,一环以内做到7个100%,二环以内基本做到5个100%。

  “其实除渣土车外,工程车还包括商品混凝土搅拌车、砖块车、钢筋车等多种类型的车辆,但建设部门对于进出工地车辆的系统性监管目前只针对渣土车一种类型。”徐辉说,至于上路后其他建筑材料运输车的监管,特别是一些沙土运输车辆的管理就以运管部门为主。沙场涉及国土部门,上路涉及行政综合执法局,所以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

  徐辉表示,一直以来,其他类型的工程车都是日常管理中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没有管理权限,再加上这些车辆后半夜进出工地尤其不受控制,很难监管。考虑到这块盲点,11月中旬后,市建设局建设监察支队开始全面推广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即在每个工地门口加装有夜视功能的视频探头,并与建设监察支队联网,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不仅能对出入工地的工程车辆起到威慑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工地间互相扯皮、推诿责任等行为。截至目前,市区已有2家工地安装了监控系统,全面铺开使用还需一段时间。

  除产生扬尘污染,工程车的尾气排放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一大原因。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主任马国强告诉记者,目前柴油工程车占整体的8%至9%,虽然比例小但污染大。此外,年审柴油车的合格率只有70%,远远低于汽油车,且超标车辆中有90%以上是柴油车。对此,市环保部门在年审上严格把关。同时,在几个进城口加装冒黑烟车的抓拍设施,从多个角度对超标车辆进行监控。此外,监督柴油车正确加用尿素,不仅更利于车辆维护,也更节油。

  工程车污染防控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多方监管形成合力。首先,各责任部门需不断优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对联合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优化机制,强化监管合力。有市民建议可以考虑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建立扬尘污染防治与建筑市场诚信挂钩联动机制,将扬尘污染防治不力、情节严重的施工单位列入行业“黑名单”。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举报投诉奖励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按照谁查出、谁奖励的原则,经查证属实后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

标签:严控;工地;工程车;道路扬尘;建筑垃圾;漏洞;扬尘污染;市区;联合执法;查处责任编辑:陈秋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