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嘉兴市区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提速、提质、提效,嘉兴市区将开展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比活动。根据《嘉兴市区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比方案(试行)》,评比共涉及宣传培训、设施设备、分类质量、监督管理等五大类12方面内容,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名,对前三名和后三名以市级月度“红榜”和“黑榜”的形式予以通报,评比结果每月在媒体上公布。目前,第一批参加评比的小区已经完成现场考察。
垃圾分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收集、清运、处理的一系列环节中,居民家庭是第一道关口,也是垃圾分类的源头。这个环节处理不好,后面的难题就会成倍增加。其实,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公众已经具备了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但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却远非易事。根据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提出的经典公共选择理论,一件事情受益者人数越多,人们主动去做事情的动力反而越弱,这就是“集体行动的逻辑”。具体到垃圾分类,每个人都希望尽快推广,但都避开分类责任而坐等搭集体的“便车”,结果必然是垃圾从源头就不分类。北京、上海等城市试点垃圾分类18年却收效甚微,原因即在于此。
由此看来,破解垃圾分类难题,除了打通各种肠梗阻和“最后一公里”,调动居民积极性跑好“最初一公里”也很关键。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硬件投入,建设遍及城乡的垃圾分类设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信用手段及司法手段,改变垃圾分类“既没压力,又没动力”的现状,引导居民养成自主分类的生活习惯,变“要我分”为“我要分”。
嘉兴市区开展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比活动的意义正在于此。居民小区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战场,是分类投放的主阵地,也是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的最基础性环节。以小区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评比,既深入宣传了垃圾分类常识,又检验了基层垃圾分类工作的真实成效。更重要的是,小区垃圾分类好不好,红黑榜上一目了然,街坊邻里一看便知,改变了垃圾分类“分与不分类一个样”、“分好分坏一个样”的现状。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与倒逼机制,效果当如市分类办有关负责人所言——“激发各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潜力,形成比学赶超好氛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推行垃圾分类,开弓没有回头箭。相比垃圾分类站处理堆积如山的垃圾,从家庭开始的垃圾分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相信随着各种奖惩机制不断完善,引导居民习惯成自然,让垃圾分类走出“集体行动的逻辑”,“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也将指日可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