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环保依然是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环保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如何加大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如何推动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
沈满洪,浙江省东阳人,现任宁波大学校长,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生态经济促进会会长、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等职,长期从事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及重点资助人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如何推动黑臭水体整治?
■ 借鉴先进经验,采取多种治理手段,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水环境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中国环境报:沈校长您好,您这次参加两会带来了什么建议?和环保有关吗?
沈满洪:我这次带来的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议,这也契合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实际上,海洋环境保护与陆地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必须追本溯源,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污染物,加强大江大河全流域环境保护的合作和管控。以东海环境保护为例,从一定程度上讲,保护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就是保护东海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长江全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中国环境报:全面整治黑臭水体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您有何建议?
沈满洪:从浙江治水经验来看,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在治水时要把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浙江提出“五水共治”,即治污水、抓节水、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五水”之间都有关联。比如节水工作做好了,污水排放自然就少了,地下水也就可以少采了。所以治水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考虑。
其次,从治理的主体来讲,浙江的治水是多主体联动的。政府是主导,企业是治水主体,公众积极参与,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多主体参与的水环境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第三,治水要多种手段并举。可以采取管制性的手段,如总量控制、责任追究等;采取经济型的手段,如生态补偿、环境税收等。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如开展生态日、生态文化节宣传等,实现多种手段并举。
在整治黑臭水体时,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从根本上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中国环境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并对今年的环保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您如何看待?
沈满洪: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环保给予了很大关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土壤环境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要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的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关注治气、治水、治土,说得通俗一点,实际上就是关注“一口水”“一口气”“一口饭”的问题,污染物排放怎么降低、COD和氮氧化物怎么减少,也有了具体的指标。这是政府对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直接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已有了明显好转。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环境质量总体在好转,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在明显好转。但即使像浙江这样环境质量好转比较快的地方,环境质量与群众的要求之间也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咬紧牙关,继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真正做到环境质量让老百姓满意。
如何推动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
■ 要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国家也要出台相应的环保政策。
中国环境报:曾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环保影响经济发展”的舆论,您对此如何看待?
沈满洪: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环保是大有可为的。我曾经做过一个课题,就发现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表面上看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影响地方经济,但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环保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地方的高质量发展。
以浙江省为例,较早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城市,短期内来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地方,吸引了更加优质的企业进入。而有的地区有段时间没有执行这个政策,导致产业结构越来越呈现出重型化。排污权交易做得较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得比较明显,所以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从环保标准角度来看,环保标准提高了,就意味着污染物排放比较多、浓度比较高的企业,要么转产离开,要么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新的环保标准。这样就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近9000美元,完全有条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要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产业,对于存量经济我们要推动清洁化、循环化的发展,对于增量经济我们要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样经济总量既能够增加,环境保护标准又能够达到,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中国环境报: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实践中如何推动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
沈满洪:绿水青山怎么转变成金山银山,狭义的理解就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化,广义的理解既包括生态经济化,又包括经济生态化。把环境破坏了、绿水青山破坏了,也等于是把金山银山破坏了,所以要全面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这既涉及生态的经济化,又涉及经济的生态化,要做到“两化”并举。
我把绿水青山可以产生的价值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狭义的自然资源价值,比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第二种类型就是生态环境价值,就是环境容量的价值、生态景观的价值。第三种类型就是气候资源的价值,也就是碳汇和碳权的价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不是单纯追求狭义的自然资源价值,而是通过保护好生态环境,追求更大的生态环境价值、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
当前,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比如浙江的安吉、桐庐,当地由于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所以民宿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这些产业发展得非常蓬勃。上海很多人来到这里休闲养生养老,享受这里的美好生态环境,享受这里的天然氧吧,当地群众也因此实现了富裕。
要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环保政策,比如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税收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等政策,来逐步推动。
建设美丽中国该如何发力?
■ 围绕“绿色”这样一条主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环境报: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很多地方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沈满洪: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是一致的。美丽中国是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过程。按照我的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含7个要素,包括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科技、生态制度,其中生态文化是思想基础,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是4个支柱,生态科技、生态制度是两个驱动力。这7个要素在空间上要落地,就是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乡村,也就是美丽乡村、美丽城市。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我们只有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走完这一路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才能真正建成美丽中国。
中国环境报:您对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有哪些建议?
沈满洪:美丽中国的建设涉及美丽的生态文化、美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生产环境、美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环保部门要勇于担当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排头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态环境领域,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不充分就体现在还没有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不平衡体现在有的地方生态环境质量还不错,但有的地方还不理想。所以,美丽中国的建设任务还是非常繁重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这几年浙江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总结起来就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建设“绿色浙江”到“生态省”再到 “美丽浙江”,一任接一任省委省政府始终围绕“绿色”这样一条主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这点来看,建设美丽中国,浙江经验值得借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