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一直因“小”而“散”的特点难以根治。如果将产生面源污染主因之一的畜禽养殖业一关了之,“一刀切”虽然容易,但不符合实际。考虑到群众对畜禽产品的生活需要,因势利导尤为重要。
借力江苏省“263”专项行动,南通市不仅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上“深耕”,而且在畜牧业区域布局优化上“细作”,从而推动了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农牧结合,种养配套
养殖增产也增收
在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基础上,南通市坚持发展农牧结合、畜地平衡的畜禽规模养殖。
早在2013年,南通就出台了《关于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利用工作的意见》,要求存栏家禽1万羽以上、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均须配套建设或与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种植业订立利用协议,推进种养协调发展。
2017年,南通市农委、环保局、国土局联合发布《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市畜禽养殖总量年递减5%左右,到2020年末,减少到1000万以下。
《方案》还附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核查技术要点”,提供了不同畜种、不同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技术标准。例如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户),可以采用堆肥发酵就近还田,也可以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一般一头猪匹配不少于0.2亩的农田、园地、林地,或者异位发酵床0.3m2、原位发酵床2m2。
在如皋市新时家庭农场,记者看见,猪舍整齐划一。猪舍周边200多亩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全部种上了葡萄、油桃、大枣等水果。新时农场负责人周学良介绍说,刚开始养猪时,并没有规划配套设施农业。后来按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通过流转土地、配套消纳畜禽粪便,使养殖所弃变成种植所用,把猪场打造成生态农庄。从2014年到现在,养殖场已累计使用沼液近两万吨,不仅产量提升了10%,瓜果品质也有提高,售价比以往提高近5%,粗略一算,每年每亩还能增收300多元。
据悉,南通全市大型规模养殖场均建立或落实了相应的种植园区,形成了“畜—沼—农(果、菜)”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沼气发电并网运行
粪污处理也得利
南通市还通过发布村规民约、签订污染治理承诺书,落实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现有村规民约明确,养殖户是畜禽粪污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执行上级标准,改造、改建、扩建、整修蓄粪池。鼓励养殖户对自家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进行运送、还田、出售或赠送他人。如不能自行处理,需服务组织帮助清运的,应提前3天以上与服务组织联系,由服务人员有偿清运,养殖户支付清运服务费。
2010年,南通市率先在海安县曲塘镇试点,由政府投资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实现畜禽粪便区域化收集处置。处置中心组建了畜禽粪污专业收集队伍,配备6辆收集车,覆盖半径达15公里,可有效处理周边34个村的非规模化养殖户100多万只蛋鸡的粪便。
目前,全市已建成14个集中式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日处理畜禽粪污900吨,服务全市300个行政村的畜禽养殖户。
通过沼气发电并网运行,沼渣、沼液还田利用等形式,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每年运营费用也部分得到了解决。
在如东县马塘镇,记者跟随吸粪车来到了镇上的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看到工人正对收集来的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将分离出来的干粪卖给有机肥厂,液体全部进行发酵,沼气发电并网运行。”中心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心每天处理猪粪60吨,大约能有3吨的干粪、沼渣卖给有机肥厂,日沼气发电量1000千瓦时,每天卖粪、卖电收入接近1000元。
“既达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又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料,减少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还为国家增加了能源供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于国于民于生态,都十分有利。”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说。
据统计,南通市目前已建有畜禽沼气利用工程579处,建成沼气发电并网项目70个,总装机容量达6080千瓦。
图为畜禽粪便按户贮存,再集中收集。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