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打造乡村版美丽大花园,必须补齐“大花园核心景区”建设的短板,其中完善农民建房体系、提升农村特色风貌是关键,是“牛鼻子”。没有美丽农房,就没有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就难以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大花园。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制度保障的方式,完善农民建房体系,达到人与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完美融合。
近日,我县就围绕如何建立农房管控长效机制、如何提升农房风貌、如何改善农房布局结构、如何美化农房庭院等内容,在“天下龙游”群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为打造乡村“大花园”,完善农民建房体系纷纷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现分期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傅正军(财税局)
“房产”变“资产”
建议引导建房农户关注“房产”变“资产”。现在城里的“房产”就是“资产”,可抵押贷款、可出售变现、可实现增值。农村的“房产”仅是“房子”而已,除了居住的功能,作为抵押物也很少得到认可。要抓好农村建房的管控,规划是一个方面,执法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还是转变建房农户的思想观念。建议要引导建房农户把关注点聚焦到怎样把“房产”变成“资产”上,引导他们走集中集聚建房的路子!●张雄军(溪口镇)
创新指标调剂机制
创新一套农民占地指标调剂制度:一是确立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明确统计范围,包括合法继承祖屋、围墙范围内;二是实行阶梯收费,凡在人均范围内的,一律不收取,超过的,按阶梯收取使用费(土地是集体的,个人只是使用权,超过的收取费用合情合理),交给村集体;三是合理调济资金。一方面,可以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另一方面,可以补助给人均多少以下的农户(也是扶贫)。●严士平(县委办)
破旧立新
关于农村建房和风貌管控的几点想法:一是破除“我的祖屋要继承”的旧观念,一户一宅的政策要严起来。二是破解“我的房子我作主”的旧观念,审批的政策硬起来。三是破除“建房是农民自家事”的旧观念,部门的合力聚起来。杜绝垃圾建筑,减少建筑垃圾,乡村的风景会更美丽。另外,要先拆柴房、空房、无用房,再拆无法律依据的房。同时拆村民自我申请要拆的房,再者按当下要求拆的房。有空间才有风貌、有余地才有风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寸峰回路转。●陈志芳(罗家)
多管齐下 合力破题
一是形成高压态势。让农村建房理念、规范、程序等根植人心;二是组建专门机构。整合力量、严格行规、压实责任和督查追责;三是整合管控力量。简单的审批权下放、属地管理、考核追责。要将规划设计、建房审批、巡逻告知、违建执法、党员干部违建处理、工商企业主农村违建等任务细化归责到相应部门单位,形成农村建房一盘管控的大格局;四是加强服务保障。结合农村宅基地整理,积极实施下山脱贫、集聚建房、县城购房梯度转移奖励补助政策。
●郑强(督考办)
工商资本介入
一是乡村风貌提升离不开工商资本的介入。河北省2017年出台文件鼓励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合作建房,合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二是农村发展要以留住年轻人为要,可以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进行“土改”探索。不能忽视乡贤回乡的诉求。三是风貌提升不是高大上,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原生态,自然美。就像龙游徽戏一样,有文化底蕴即可。总之,要有探雷的勇气,才可能作出一番业绩。●严明华(龙洲街道)
抓好三个“重点”
第一,抓住“重点人”是关键因素。发挥好机关干部的中坚作用、村干部的枢纽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第二,制定“好规划”是重要核心。要尽快完成全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分类管控、分类施策。完善村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做到集中建房规划布局村村全覆盖,合理安排农民居住点的布局、范围及用地面积。新建的农房原则上选址于村庄集聚点,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路边、河边、景边禁止批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量归向集聚小区,不再零星建房。第三,强化“执行力”是根本保障。必须要以严的工作标准和实的督查考核,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对推进有力、实绩突出的予以正向激励,对工作推诿、敷衍塞责的及时启动问责。●汪立云(县府办)
规范系列政策
农村建房是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长远看,应该就乡村规划、风貌管控、人口集聚、宅基地退出等出台系列政策进行规范。从当前看,应该抓住审批、建设、监管三个重点环节,实行分级审批、按图建设、综合监管。审批环节分二步,乡镇负责建房权的核查审批,县级成立农村建房管理中心,负责农村建房面积、立面、风貌的综合控制、审批。建设环节,围绕审批图纸“一张图”,重点要抓住建筑工匠这个牛鼻子。监管环节,以乡镇、村干部和基层国土规划人员为主,县级抽查现场核实为辅,盯住村干部、体制内人员、寓外人士等重点人员,抓住基础浇筑、房屋结顶、立面喷涂等重要环节,利用钉钉等现代办公软件,一日一报告,实现农村建房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何军(规划局)
管好“三个标”
农村建房管控需要久久为功。首先近期要管住“坐标”。探索改革审批体制,不能一压到底,可采用批管分离模式分级落实责任。实行乡村初审,顶层审批,基层监管的工作模式,实现管控要求的刚性传导,管住农房建设的坐标。其次中期要管出“指标”,控新整旧,示范先行。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划定乡村建设边界,制定负面清单,削减建房增量。选择部分重点村落,通过旧村改造,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退宅还耕,实现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双增。再次远期要管出“目标”,减房聚人,城乡统筹。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现代化。●毛祥光(东华街道)
抓重点强责任
一是要加强规划。解决好住房建设哪里,怎么建的问题。解决好农民无序建房的问题。二是要抓牢重点。主要是要抓牢村里建房的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村里的先富起来的能人。这部分人或在本地或在外地致富,他们的内心会更有一种光宗耀祖的潜在需求,而实现这种需求的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建房;第二类是村里的主职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第三类是村里有影响力的人。三是要强化责任。乡镇街道和村要履行好属地责任,国土、规划、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履行好法定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要及时处置。对新出现的违反农民管控的增量问题,一定要坚决及时处置,为提升解决存量问题留出时间。●王胜(水利局)
集聚加管控
从水利工程角度说,龙游的盆地结构给我们的供水造成压力。我们城镇化速度给地方政府造成的压力,进入十三五让老百姓喝上优质放心水给政府的压力是无穷的。龙游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形成是否现实,值得商榷。提高龙游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度是首位选择!是龙游的地形条件,水资源分布决定的。必须控制农村建房,尤其是高山远山地区建房为首要条件,适度发展中心镇,以中心镇为前提的人口流向聚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投资,尤显迫切!老百姓造幢房子三五十万,要求政府配套也是几十万(含水电路讯污),农村饮用水建设也是大投入,所以我个人观点是:集聚、集聚、再集聚!农村管控再管控!保留乡村重扶持,乡村振兴重特色!
●冯雪外(城投公司)
借鉴两种模式
农民建房管控模式有二种,一种是大拆大建型,如杭嘉湖地区的整村改造,我县拟采用多个村(自然村)整合,统一新建一个类似翠竹新村的集聚小区; 另一种是局部修复型,逐年消化、整治“空心村”,成功案例如溪口镇石角村、龙洲街道项家村、模环乡姚西塘村、大街乡贺田村。农民建房管控的核心是统一规划,统一调整土地,从根本上防止个别建房户盲目扩张院落,肆意相互攀比。●项勇明(詹家镇)
政策执行要到位
目前,执行的农民建房管控制度都是有效的,像保证金制度,四到场,镇村干部挂联考核等等,关键是没有认真执行到位。还有一个关键是现在农村的泥瓦匠给农民建房,他们既是承包者,又是房子的设计者,还是施工员,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很大程度决定了农民建房的格式和风格,而且他们手上都自己有几套和咱们规划不同的图纸,村庄统一规划设计的没问题,如果是农户原拆建或没有统一规划的建房就很难管控到位了。所以对农民建房的管控和村庄风貌提升首先要做好农村有施工证泥水匠的业务培训!●林文建(小南海镇)
增量抓管控存量抓改造
一、农村建房的事情不是一个小事,关乎民生,关乎发展,关乎乡村振兴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慎之又慎的对待。二、新村是拆出来的,拆要拆得公平、合理;新村是管出来的,管要管得合情、合法;新村是建出来,建要立足现情,因地制宜。三、“增量抓管控,存量抓改造,风貌抓提升”是可行之路。四、双“整”筹钱(农村综合整治、农业政策整合),三大机制(专项指标、盘活集体用地、农村宅基地流转)找地是有效办法。●方金元(国土局)
问题导向 精准下药
农房批建原拆建因有四邻牵制,执行规范上要好于新建,问题最多的在散建、村庄扩展边界建房,也是风貌败笔之重点区域。诸多乱象主因在监管不动真,好人主义、不想得罪人思想作崇。社会治理有问题不能一味怪罪制度、机制不完善。要立足于尽心尽责,四到场真到场、屐约金也依规管理了,真有问题也是个案。问题导向、精准下药是原则。风貌问题是农房批建管理中的短板,需从顶层设计、综合施策等方面协作推进。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