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年底,张掖市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为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7%。
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张掖市全年PM10浓度均值6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24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18天。
对症施策,强力推进
作为西部城市,煤炭仍然是张掖市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
为此,张掖市将清理整顿煤炭市场秩序和推广优质洁净型煤作为源头管控的重要手段,建成了年储煤能力100万吨的煤炭集中交易专营市场和年产30万吨的洁净型煤生产线,以及洁净型煤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网点46个。同时,2017年全市累计整治(淘汰、清洁能源改造)燃煤锅炉462台2935蒸吨。
“沙尘天气多一天,优良天数就要少一天,压力就要增一分。管不了‘老天’,就得在管理人为活动上下功夫。”每次沙尘来袭都令张掖市环境监测站站长陈立军忧心不已。
张掖市通过强化建筑施工扬尘管控,2013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98次,约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225项(次),停产整顿企业8家。推进道路扬尘治理,对渣土车道路遗撒行为进行24小时检查;推行城市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展道路洒水覆盖面。
同时,“控烟”也是张掖治气的重要措施,通过积极引导露天烧烤摊点入店经营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油烟污染。针对,秸秆、垃圾等的焚烧问题,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乡镇(街道)进行不间断的巡查督查。
源头防控,机制保障
张掖市还从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严格产业准入3个方面,加强污染物源头防控。
加强项目管理,严控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组织开展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大摸排大清查等工作。建立打击取缔“地条钢”非法生产“一机制”“四制度”的长效监管机制。2017年张掖市关闭煤矿5处,退出产能132万吨,淘汰水泥行业两家企业的3台设备落后产能,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
同时,张掖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油改气”、天然气利用工程,积极调整能源结构。
另外,环保、发改、工信等部门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产业准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发改、工信部门将用能水平、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及增量作为能评审批的主要条件,从源头上防止新增大气污染源。
治气过程中,张掖市不断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制定印发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冬防”方案等文件,全面安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目标责任机制。研究制定目标管理、分析预警、督查通报等8项工作制度和部门工作落实“三卡一单一通报”工作机制。制定《甘州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办法》,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工作体系。
同时,建立督查问效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对工作措施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相关县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予以责任追究。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