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和平:绿色“掘金”中富民强村

发布时间:2018-05-22 16:36:14 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 路平 潘建兰

  从荒山到旅游景点,长兴和平城山沟的名气伴随着垦荒植绿之路越叫越响亮。今年五一假期,城山沟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去年一年,城山沟吸引游客50万人次,实现总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靠着卖风景,荒山沟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沟沟。

  想从荒山上啃金,先要护绿、守绿。依托环境,保护环境,才能取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城山沟成为和平绿色发展的缩影,浓缩了该镇近几年来的发展精髓。从工业农业到旅游业、社会管理,绿色发展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守住资源,发展绿色生态,财富在良性循环中增值。去年,和平镇完成财政总收入6.29亿元,增长20.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16亿元,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3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增长9%。

  荒山变成大景区

  在荒山变身景区的过程中,城山沟有段时期的主业是卖桃子。“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城山沟的旅游收入达到80万元,一年卖桃子的收入也有1000多万元。”景区创始人陈小究说,这样的绿色生态效益不免让人眼红,但也是一步步被逼出来的。

  今年51岁的陈小究出生于和平镇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家境贫寒,曾因做生意亏损30多万元。“那个年代,亏了这么多,好比天文数字!”陈小究说,当时所有相识的人都认为他这下栽到底了,一辈子都背上还不清的账。

  不能等死! 1991年,陈小究承包了城山村50亩荒山,开始了他的“绿富”人生。不久,第一批100株水蜜桃栽下了,由于对种桃一窍不通,第一批栽下的桃树多半光开花不结果。经过多方求教,几年后,陈小究的桃园终于“开花结果”,并凭借品种优良,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50亩、 200亩……和平镇桃园的面积也从全镇不满千亩,至今发展到1300余亩。

  种桃虽然掘到了金,但一次卖桃经历却给了陈小究“当头棒喝”。在街头叫卖时,一场暴雨让他的紧俏货变得无人问津,于是他有了把市场搬进桃园的念头。打定主意后往返全国各地,先后引进20多种水蜜桃品种,把原本一个月的鲜桃供应期延长到3个多月。

  2005年5月,和平镇第一次“采桃节”开幕,上万人集聚城山沟,鲜为人知的城山沟果园沸腾了。“变挑担卖桃为引人进园采桃,卖了桃子又带来了客人,一举两得。”陈小究借此机遇,在果园里办了农家乐。 2007年,“长兴城山沟桃源山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实现从果园到景区的“转身”。

  如今,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桃源山庄已是远近闻名的乐园,景区初步形成了“精品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园和主题活动”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集休闲、住宿、餐饮、垂钓、水上运动、农事参与、果园采摘等,先后荣获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浙江省林业观光园、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等荣誉。

  城山沟让陈小究成功了,也让和平镇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灵感的活水。“根据城山沟的发展经验,我们在旅游业项目引进中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月,该镇签下总投资5.5亿元的浙江长兴慧彤和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兴谷小镇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浙江汉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体运动基地项目已启动文化设施建设,预计2019年10月投入使用。

  工农业注入“绿色”

  位于和平镇的浙江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集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和优秀范例。”天能集团如此定位,与和平镇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不谋而合。

  循环经济产业园斥资30亿元,打造了我国铅蓄电池行业唯一的一条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为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天能集团将回收的废旧铅酸电池粉碎、分选、熔炼、精炼,并将其重新加工成新电池。目前,产业园的废旧电池金属和塑料回收率可达 99%以上,残酸回收率达100%。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100%,处理过的水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可以用来浇花养鱼。

  工业上的要求如此,农业上更是咬定“绿色标准”。位于和平镇长城村的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集蔬菜种植、销售、冷藏、加工、科研、技术引进、推广示范于一体。成立8年来,已注册“许长”牌商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许长”牌芦笋荣获2013年省农博会金奖、 2014年省精品展销会优质奖、市级名牌产品、省级名牌农产品, 2015年通过绿色产品认证, 2016年获市级著名商标、湖州市农产品质量奖,被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我们始终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合作社负责人莫国峰介绍,合作社建立了培训、监测、产品二维码追溯等制度,通过构建监督巡查机制、统一生产模式,保障芦笋质量,同时坚持科学管理,提高农田肥料的利用效率。合作社推广的“芦笋秸杆—羊—肥”循环农业模式获得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奖。

  绿色生态可持续

  因毗邻安吉,白茶在和平也是一项支柱产业。开荒种茶曾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和平人向山林要黄金之举。从去年开始,为保护山林,修复生态,和平镇出台《和平镇茶园生态修复和长效管理实施办法》,大力推广茶园套种模式,在茶园中种植蓝莓、杨梅、香榧等数十种树种进行生态修复。

  和平镇拥有茶山6万亩,茶山套种涉及17个行政村,计划分3年实现全域覆盖。今年任务量为8000亩,占整个长兴县任务量的三分之二。目前,和平镇已完成茶山生态修复13000多亩,建设完成5个示范点。

  从开荒种茶到茶园套种修复生态,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和平镇更注重生态效益和长远眼光。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平镇各村级公墓分别进行增补,但仍出现余位不多的情况。随之而来,垦山造墓、自留地乱建墓、墓地占地面积大、墓碑越建越高等问题出现。新建公墓浪费土地资源,上坟祭奠极易引发火灾,针对困扰的问题,和平镇长安村率先新建了青山仙鹤堂。

  如果安葬6000名逝者,需要多少土地?假设每个墓穴占地2.5平方米,那么至少需要15000平方米。然而,长安村青山仙鹤堂占地只需300平方米,两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可容纳6000个穴位。“清明节祭祀时,如果亲人在外地,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远程视频,让管理员安放鲜花祭祀。这样的祭祀模式绿色安全,也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模式。”长安村村民宗小明说,如今和平人已越来越适应绿色生态的节奏。

标签:山沟;和平镇;景区;大;荒山责任编辑:朱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