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五泄林区发现的中华水韭。
这两天,一个非常重要的植物保护小区在诸暨五泄林区设立,诸暨市农林局工作人员正在和植物学教授抓紧协商相关保护方案,保护刚刚发现的300多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
300株中华水韭长势喜人
上个月,浙江省著名植物分类专家、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教授李根有到诸暨五泄林区考察,路过一块沼泽地,看到这里长着一丛丛韭菜样小草。他走近仔细一看,发现这些小草与其他莎草科植物明显不同——有独特的根茎,须根呈两叉分枝。职业敏感告诉李根有,自己遇上的可能是植物“活化石”中华水韭。
李根有立即与诸暨市农林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取得联系,保护站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经过鉴定后,确认这正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
李根有告诉记者,中华水韭为水韭科水韭属拟蕨植物类多年生沼泽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蕨类植物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亿年前的二叠纪,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属极度濒危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在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次发现的中华水韭共有300多株,生长在沼泽地里,延绵数百平方米,远远望去,一片葱翠,长势喜人。
见证了生态持续改善
中华水韭为什么如此稀少?诸暨市农林局森林资源科科长楼焕泽介绍,这是因为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
首先,中华水韭喜温和湿润气候,常年要有水的滋润,且繁殖比较困难。其次,生长地的土壤要富含有机质,生长环境不能有任何污染,一遇到微量的百草枯等农药,中华水韭马上就会枯萎。“五泄林区有不少浅水池沼,自然环境好,人为干预较少,非常适合中华水韭的生长。” 楼焕泽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不是中华水韭第一次现身诸暨。据资料记载,半个世纪前,就曾在五泄发现过中华水韭。遗憾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它一度销声匿迹。“此次在诸暨重现,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环境优化、生态改善的最好佐证。”楼焕泽表示,对中华水韭最好是进行原生地保护,并在周边杜绝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为保护这些中华水韭,它们的具体生长位置需要保密,不便透露。
接下来,诸暨市农林局工作人员将与李根有等相关专家教授,一起商量具体的保护方案,设立中华水韭自然保护小区,请五泄林场落实专人看护,确保它们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繁殖环境。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