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流到川,在泸州市纳溪区将清溪河纳入怀中。大渡口镇民强村村头,一边是长江,一边是蜿蜒23公里的清溪河。对民强人来说,清溪河流淌着童年的记忆,是他们的母亲河。
63岁的龙廷友,还记得小时经常在河里捉鱼摸虾。那时候河里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都多得很。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地为了经济发展,在河边建化工厂,清溪河水质逐渐恶化,逐步沦为臭水沟。清溪河“病”得不轻!
当年听说村里引来了化工厂,龙廷友起初满怀期待。可很快,期待就成了抱怨,村里几乎没人愿意去企业打工。
不是企业不招人,而是村里人根本就不敢进厂。“厂区味道刺鼻,空气‘凶’得很,一场雨下来,山上的竹子枯了一半。”民强村的村民很快就发现,庄稼死掉、果树凋零,地再也种不成。无奈之下,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而那穿村而过的清溪河,“河水像泥汤,臭得很。”抱怨升级,龙廷友和村民去找政府反映。“那会儿,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要到企业协调赔偿。”民强村党支部书记苏小平说,自家地也受损,可问题到底怎么解决,没什么好办法。
“病”了就得治,发展理念必须换。河里出问题,根子在岸上,不光要治河,还要治好小流域。漫步在如今风景宜人的花田步道,纳溪区副区长邓小军向记者讲起了清溪河的治理之道。
小流域其实也不小,有112.4平方公里,涉及4个村8000多人口,生态治理不是笔小投入。上级项目资金有限,本级财政也不宽裕,怎么办?为了引入社会资本,纳溪区决定将治污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于是找到了本地企业泸州老窖。“要搞可以,政府得先治污。”泸州老窖清溪谷公司负责人王刚说,最初参与清溪河项目,企业不是没有过顾虑。
2013年,纳溪区政府出资1.1亿元,企业投入1.2亿元,采取生态治理和项目整合、社会资本引入、产业发展“三结合”的方式,通过关闭流域内工业企业、实施水系净化工程等项目,正式展开清溪河治理。政府负责关停取缔排污企业,清溪谷公司负责修复生态湿地。
邓小军说,环保执法不能“一刀切”,但要“切一刀”,既要宣传政策、告知违法,也要为企业指明出路。“经营好、能实现环保达标排放的,引导搬迁到工业园区;经营差、连环保设备都上不起的,坚决关停,通过税收、租金优惠引导企业转型。”
企业参与,不仅解决了当下的资金难题,更减轻了后续养护压力。邓小军道出背后考虑:“企业要发展,就得主动保护清溪河。生态产业化,让清溪河治理更可持续。”
高颜值带来高产值。清溪谷公司在民强村开发的旅游项目,2017年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几年,清溪谷公司每年光人工费就支出400多万元,而这部分支出,恰恰成了民强村村民的收入,龙廷友去年就从公司拿到了近两万元。
污染逼着人离开,治污又引人归来。土地流转、劳务收入、自主经营,不仅解决了民强村村民的当下生活,还展现了更广阔的前景。旺季时,景区每天迎来两万多名游客。“家门口赚钱,顾家更方便。人来了,还愁赚不到钱?”苏小平说。
如今,清溪河又清了。短短几年,清溪河流域出口水质就从Ⅴ类提升到Ⅲ类以上标准。“治理前最好也就Ⅳ类,现在最低也是Ⅲ类水。”邓小军说。
但清溪河还要更清。半公里外,江水滔滔。可一场大雨,会将城里、村中、山上、田间的垃圾和富营养物质冲入长江,影响长江水质——
保护长江生态,需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每个人的环保意识。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