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大江奔流” 从丽江到丽水

发布时间:2018-08-17 09:21:15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叶浩博

  “滚滚长江东逝水”,8月15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最后一站——走进秀山丽水,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采访行程。采访人员分为两组,采访了古堰画乡、花园小镇、莲都下南山村、百兴菇业和松阳等地。

  据悉,本次《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于7月20日在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启动。28天来,采访团沿江采访,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地,8月15日抵达浙江丽水。在8000多公里的水陆行程中,采访团走过了220个采访点,全景式展现了长江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建设之美。

  从丽江启程,在丽水谢幕。虽然是最后一站,中央和各省市主流媒体100多位记者仍然对丽水留下了深刻印象。

  水,不再是长江里浑浊的江水。采访团第一站走访了莲都区古堰画乡。碧绿的瓯江水,和两岸的诗情画意,让记者们仿佛置身于“丽水巴比松画派”的画布之上。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农舍组成的山水美景。

  记者们边走边问,边记录边思考:“这么美的山水是如何被守护下来并传承后人的?”

  《安徽日报》经济部记者鲍亮亮在堰头村找到答案:当地村民不但卖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卖风景”,打造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让绘画引领村民致富之路。  

  不少村民因此开办了农家乐、民宿,甚至成为了巴比松画家和景区管理者。

  《人民日报》江西分社记者孙超在画乡的大樟树下找到答案:如画的风景、优越的生态被画家通过艺术创作再加工、再增值,最后变成了文创产品,成为引领特色小镇崛起的源动力。

  农产品,不再是饱受消费者质疑的农残蔬菜、“催熟”家禽。在采访团的第二站——“花园小镇”的“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馆里,记者们了解到,丽水市政府主动为农产品“背书”,创建了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该品牌“母鸡带小鸡”,孵化出844个子品牌,不但为其提供政府公信力,确保质量安全,而且提供检验标准和服务,让丽水农产品走向全面溢价、变身旅游地商品的新时代。

  澎湃新闻社记者吴跃伟颇有感慨地说,“丽水山耕”的富农成效非常显著,截至2018年上半年,“丽水山耕”品牌销售额累计达到101.58亿元,平均溢价超30%。这个数字就是证明。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涌金楼”微信公众号,更是连夜推出了一条《一只鸭子从60元卖到118元,竟是因为这个漂亮点子》的新媒体作品,从缙云麻鸭溢价销售的案例出发,剖析了丽水的土产山货如何从“小打小闹”,到刮起沪杭甬一股股“生态旋风”的“丽水山耕”品牌创建之路。

  古村落,不再是城市繁华的背后即将消亡的山郊野村。在采访团走进的第三站——田园松阳,记者们来到了平田村、西坑村、寨头摄影基地和黄家大院,了解这里的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并逐步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奋斗历程。

  “民宿的污水怎样排放?”“摄影文化是如何和传统村落结合在一起?”“一座平田村如何能请来这么多国内建筑设计大师完成村落改造?”记者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就怕采访时间有限,难以找到松阳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

  在丽水的最后一站黄家大院,结束了两天采访的中央和各省市媒体记者们仍然依依不舍。

  他们拿出在长江源头金沙江、支流嘉陵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及并非长江流域的浙江第二大江瓯江等地采集来的水样,打包赠送给活动主办方,以此明志,要用媒体的力量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记者们一起高唱《长江之歌》,让歌声在黄家大院的雕梁画栋间回荡,在松阳城市乡村间回响,在丽水的碧水蓝天间循环往复: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标签:长江;丽水;长江经济带;品牌;小镇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