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场(孙吉晶 摄)
金秋十月,橘绽枝头。象山定塘小湾塘村柑橘博览园呈现一派丰收景象,部分特早熟柑橘开始上市。
这片橘园是当地农牧结合的一个典型。橘园主人韩东道说,柑橘灌溉采用的是经过处理的浓缩沼液,橘子品质和口感特别好。
众所周知,畜禽养殖会产生沼液等排泄物。对此进行收集并采取资源化利用,是象山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成功探索。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告诉笔者,在政府统筹引导下,象山开发出全省首个“腐植酸浓缩沼液有机液肥”产品,建成沼液浓缩生产线两条、畜禽有机肥加工厂4家,年消化畜禽排泄物12万吨,配送沼液5万吨以上。
蛋鸡-有机肥-作物,在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正大慈溪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西南角,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经过近4年的努力,也打造了一个农牧对接循环体。占地400亩的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环保,形成了正大园区内就地利用为主、异地有机肥销售为辅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公司场区内实行雨污分离,蛋鸡养殖场利用先进的台湾产鸡粪发酵处理设备,将自动传送带收集的鸡粪制成优质有机肥。大部分有机肥用于正大园区内水稻、玉米、果蔬等种植。公司的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车间处理达标后灌溉周边农田。
畜牧业一头连着生产生活,一头连着绿水青山,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原本低、小、散为主的养殖格局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方式转变,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畜禽养殖规模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着粪污和臭气难处理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不仅关系到养殖企业的生存,也影响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势在必行!
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绿色畜牧业是以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为主要方式,以保障畜禽产品安全供应、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的新型畜牧业发展体系。
优化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后劲。我市探索推广以天胜“四不用”农场为代表的大中城郊生态多功能农业、以“宁波绿兴獭兔”为代表的休闲观光、以“宁波市牛奶集团”为代表的全产业链等一批先进发展模式。
我市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充分利用沿海新围垦滩涂及未利用土地,按照生态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绿色畜牧园区。目前,全市共规划新增(扩建)绿色畜牧园区、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场、现代化牧场等项目10余个,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生猪年出栏能力35万余头、蛋鸡存栏320万只。
作为首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县)创建单位,宁海开创了“点上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提升,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发展。宁海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等资源循环,形成了“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合肥—瓜果菜”和“鱼虾—贝藻”等多种立体化生态型循环模式。区域内九成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得到有效转化利用,6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处于禁养区范围和不能达标排放的养殖场被勒令关停。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倒逼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各地正演绎着一场畜牧业浴火重生的绿色蜕变,一批“美丽生态牧场”呼之欲出。
象山是个水禽养殖大县,由于水禽饲养规模较大,且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直排河道、池塘、水库的水禽粪便、污水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该县畜牧兽医总站技术人员探索水禽岸养模式,将原本饲养在河道、池塘、水库里的白鹅、鸭子等水禽“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通过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了养殖粪污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
干净整洁的猪舍;错落有致的树木、生动形象的墙绘;生产区、隔离区、生活区、污水处理区,布局合理,井然有序。走进奉化永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见溪流清澈见底,绿树郁郁葱葱。尽管不是位于禁养区,但周边的区位环境还是对永伦养殖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2008年建场以来,养殖场负责人蒋亚伦就把处理生猪排泄物污染作为头等大事。经过治理,永伦养殖场实现“污染零排放”,成为全区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的样本。
今年8月,余姚市华莲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该合作社由余姚市定屠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康地牧业、城西牧业、逸然牧业等10家生猪无公害养殖企业组建而成,下设生产服务部、产品加工部和肉品经营部,计划打造一条由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投入品加工、肉品分割、产品营销、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环节组成的全产业链。近期目标年产销生猪10万到15万头,产值3亿至5亿元。合作社实行生猪养殖统一标准,打造品牌,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
随着畜牧业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我市农业部门建立起线下网格化巡查和线上防控相结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实现对有畜禽养殖的99个乡镇、630个建制村线下巡查和所有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线上防控全覆盖。全市所有保留的51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均通过县级农业、环保部门组织的生态达标验收。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1个,省级美丽生态牧场54家,今年底可达84家,落实生态消纳地96万余亩。
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宁波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资源利用角度出发,都离不开畜牧业对生态循环模式的产业支撑。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市将在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5个区县(市)推进整县制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同时,还将利用象山等地的滩涂围垦区及其他未利用地实施绿色畜牧园区建设,突破畜牧生产空间制约瓶颈,确保畜产品适度供应。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