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不浓不淡地倾洒在平湖市新仓镇童车城的边边角角。位于童车路99号的平湖市光明童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墙上,钢钉的残骸引人侧目,这里曾经违章搭起一排停车棚,与隔壁的佳佳童车厂“无缝对接”。
“万一着火的话,就是火烧连营,整一排烧过去。消防通道都被用来做仓库,安全隐患特别多。”一名负责光明童车厂房扩建的工人说,“现在违章建筑都拆掉了,一层改建成四层,消防通道四周都畅通。”
拆违常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不过,在平湖市新仓镇,基层干部却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拆违答卷:2018年度任务是21万平方米,前9个月已完成45.7万平方米的拆违量。
这是如何做到的?
“拆违,关键看你怎么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这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在原则范围内,一定不能让老百姓吃亏!”一名新仓的干部道出了取胜秘诀。
敢于动真碰硬
“拆违的决心绝对不能动摇”
违章建筑是一座城最大的“伤疤”,不揭开这块“伤疤”,城镇建设和内部的有机更新就无从谈起。但是,违章建筑的背后,触碰的往往是一个又一个利益体。
新仓镇恒业路,曾有一批小作坊聚集,导致违建林立、环境脏乱。房东们为增加租金收入,用彩钢板搭出一片违章建筑。这些建筑内部结构复杂,走进去如同迷宫,没有窗户,违建内还有大树和电线杆。这不仅影响了新仓的环境和发展,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成为城镇建设的反面教材。
镇里的工作人员多次与涉事业主进行沟通,他们口头答应配合,在真正拆违前却多次阻挠。
“作为一项民心实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有动真碰硬的决心和公开公正公平的举措,才能强势推进。”新仓镇分管拆违的党委委员、人武部长阮晓峰说,“拆违必须有一股子‘狠劲’。有‘狠劲’不是要使用暴力手段,而是拆违的决心绝对不能动摇。你动摇了,违建就拆不掉了。” 阮晓峰在拆违入户做工作时,被拒之门外或被骂都是家常便饭,对方不开门他就在门口解释宣传政策,被骂了他也会坚决地说:“你骂我,违建也得拆除,这是为你们的安全负责。”
“被投诉、来说情的都有,怎么推都推不掉的,我就让他来办公室,打开门大声说。”正是因为这样,阮晓峰也落下了个“黑包公”的外号,“‘狠劲’和决心也表现在这里,想做好拆违,就得身子正。”
“求情是没有用的,更别说找书记、镇长甚至是市领导了,他们上下一心的。”住在新庙集镇上的盛老太说,“违规违法的就是要拆,没有商量余地的。”
为推动工作,新仓镇成立了专门的拆违小组,将所有企业和房东的基本情况、房屋分布、建筑面积等信息制成平面图张贴上墙,同时联合环保、市场监管、城管、安监、公安消防等单位,对违法违规企业加强执法检查与处罚。
在全镇的强大攻势下,彩钢棚、乱搭乱建等“城市污点”纷纷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便民利民的民生项目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新仓的各村还借助拆违的东风,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帮助更多农民走上乡村旅游带动创业致富的新路子。
坚持换位思考
“一定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拆除违章、消除隐患面前必须“一刀切”,但在便利群众生活方面则需要因地制宜,正确处理拆与建、拆与管、拆与美的关系,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安全的真情和关心百姓生活的温情。
阮晓峰坦言,拆违并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没有后续有效的公共服务资源对接上去,就容易形成服务的“脱节和断档”,居民生活就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要遵从法律法规。而在原则范围内,也一定不能让老百姓吃亏!你说这样不行,也要告诉老百姓怎么样才行。”
往日的占路经营点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楼前楼后的违搭乱建消失不见,出现的是干净整洁的健身广场;油烟滚滚的烧烤摊点进室入厅,社区生态大变样……随着拆违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违建户从最初的抵触观望到最后与新仓的干部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之前我对法律法规不了解,以为就是搭个雨棚乘乘凉、停下车没什么大碍。镇里干部上门宣传政策后,我才晓得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城镇形象,主要还存在安全隐患。”新仓镇杉青港村村民马士芳说,“其实,他们真的是为我们好。拆掉之后确实更加干净也更加安全了。”
“拆违拆出了新空间、拆出了新环境、拆出了新美丽,也拆出了新效益。”佳佳童车厂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帮助企业转型,镇里在政策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规划、项目报批上开通绿色通道,我们现在改建的厂房有四层,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一半用于企业自身扩大生产,另一半出租给退出原厂房的‘低小散’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给童车做下游配套,公司将部分厂房出租给他们,不但使这些企业能够发展下去,而且有利于上游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加强质量管控。”
用“最浅显的语言、最亲近的接触、最真诚的情感”进家入户,和风细雨、潜移默化,更多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新仓用真心为民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拆违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