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右玉土地沙化严重。
如今的右玉绿树成荫。
右玉干群一心,共同植树造林。 右玉精神展览馆供图
初秋的右玉,碧空如洗,绿色沁人。
当“大地文心” 作家采风团一行驱车进入山西省朔州右玉县,所到之处,林间山坡尽是苍翠叠荡,让人很难把眼前的景象与那个“解放初,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资源覆盖率为0.3%”的荒凉县城联系在一起。
近70年来,右玉历届政府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全县绿化率提高到54%,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而对右玉县而言,从沙进人退到绿染山川的沧桑巨变,则是一段改善生态、绿化家园的峥嵘岁月,是一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恢弘乐章,是一部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祖辈们传唱的民谣勾勒出了昔日右玉黄沙漫天的景象。
在南山森林公园的绿化丰碑前,“右玉精神”宣传员、原县政协主席王德功向作家们深情地讲述右玉的绿色故事。
作为地地道道的右玉人,73岁的王德功从出生、成长、工作直到退休,一生的轨迹都与脚下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他也亲历并见证了右玉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苍翠传奇。
“过去的右玉,最出名的就是风。这里的风硬、刮起来旷日持久,当时老人们常说‘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说的就是这风从立夏那天起,一刮就要刮40天。”王德功说起记忆里的家乡,那景象依稀就在眼前。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自古就是边塞要冲、西口故里、晋商通道,是一条灿烂的历史文化走廊。但同时,这里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也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大风口”,建国初期,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曾有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迁。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右玉人民没有屈服、没有妥协,发出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的响亮誓言。
第一任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手中的那把铁锹,就像一个绿色的接力棒,从 1950 年春到次年秋天,全县成片造林 2.4 万多亩,各处栽树 5 万棵,由此拉开了右玉人近70年坚持不懈植树绿化的序幕,展开了一场豪气壮阔的20任县委书记的接力赛。
如今的右玉,森林覆盖率达到54%,是天然的温室和“大氧吧”,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平均高出30多毫米,沙尘天数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了一半。右玉还被联合国授予“最佳宜居生态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百姓口中的“真穷真苦真荒凉”一去不返,这里有了新的名字——塞上绿洲。作家们纷纷感叹,这是绿色的誓言,也是精神的丰碑。
70年初心不改,20任耕耘不息
右玉的这片绿色来之不易。
山上的每一棵树都是人工种植的,它们从来就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20届右玉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干部群众一代接一代顽强抗争、艰苦奋斗换来的。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接力赛中,右玉人咬定青山化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
“从我记事起,就在这黄沙洼种树,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春天40天,秋天40天,全村老少就在干部的带领下,拿起铁锹去荒山种树。饿了吃口干粮,渴了捡块冰块。”让王德功老人记忆犹新的是,每一位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里都有一把植树的铁锹。
从大战黄沙洼到决战老虎坪,从七联山到四道岭,从大南山到贾家山,从通道绿化到小南山绿化……领导班子的铁锹跟随着主人一起忙碌在右玉的荒山秃岭上,播种绿色和希望。
1978年,时任县委书记的常禄讲得最多的就是:“飞鸽牌”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在右玉,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就是“永久牌”的事。
第12任书记袁浩基上任时,干部中有人认为右玉的绿化已经到顶,右玉也有很多“煤炭”,是不是也“快流”一下?袁浩基的回答是:“前面有榜样,后面有群众,没有绿色就没有右玉的发展,在右玉,绿色不进,风沙就进,不植树就是千古罪人,还当什么书记?”
沿着前任的路子走,第14任县委书记师发说得好:“前任干得对,得到群众拥护,我们就得干下去。”
从20世纪50年代的“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到90年代的“退耕还林连片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再到21世纪的“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靓起来”,右玉的绿色发展战略不断变化,可领导班子持续不懈改善生态的执着坚守,一刻也没有动摇。
在“右玉精神”展览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再现了当年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种树场景。作家们细细聆听、边走边看,他们对右玉历届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也被右玉人迎难而上的执着精神深深感动。
“右玉精神”激荡心灵,不禁让作家冯秋子热泪盈眶,她凝思着这背后更深层次的自然生态问题。
作家叶梅则激动地说:“‘右玉精神’让我非常震撼。70年如一日的奉献和努力,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这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筑的。我们要记住‘右玉精神’,把这样的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绿了青山,也要换来金山银山
树如海,景如画。这绿色浸润着70年的汗水,这壮美饱含着70年的辛劳。
南山高耸的绿化纪念碑,在蓝天下格外醒目。
在这干部群众自发建起的丰碑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铭记着造林功臣的名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
而此时我们再看右玉,这里不仅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书写了生态传奇,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也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美化家园、以绿色引领发展、以绿色凝心聚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持续厚植生态优势,连续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首都水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构筑起以“绿化带、生态园、风景线、示范片、种苗圃”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与此同时,右玉建立起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库,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进“蓝天守护”工程……正如作家李青松感慨那般:“如今的右玉空气清新,天蓝水清,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绿了青山,也要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右玉大力扶持生态促进和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了全县绿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共发展规模苗圃450多家,育苗总产值达到2.378亿元。这里成为晋北黄土高原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最大的樟子松苗木产出基地。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引入清洁能源产业链,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19亿元,同比增长9.1%。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推动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风尚,让发展真正造福于民,右玉实践提供了生动样本。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