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感恩乡风吹遍美丽新村

发布时间:2018-11-10 07:54:26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谢梦骑 南湖区委报道组 张文术 摄影 谢梦骑

  十年前,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收入不到2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十年后,这里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跃居凤桥镇前茅,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全国、省、市、区各类荣誉近70项,成为一个拥有1051户农户,以鲜切花、水蜜桃等产业而闻名的“网红村”。短短的十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革,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使?

  感恩之念,萌发于饮水思源的情怀

  在初冬的雨天里,永红村白墙黑瓦的农房显得格外醒目。记者走进一户人家,看到院子里有位老奶奶开着自来水龙头浸洗衣服,却又不断地从边上水井打水上来,用来给屋前地里种着的菜浇水,这样的做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小伙子,井水和自来水可不一样,这里人涉及吃的东西都要用井水,井里冬暖夏凉,夏天用来冰镇西瓜和啤酒,比冰箱还好用。”永红村党总支书记陆惠忠告诉记者,如今虽然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是用井水的习惯一直没变。

  记者随机又转了几户人家的院子,果然院子里都有一口样式各异的井。村里人说,永红村所处的位置周边河流少,缺乏丰富的水资源,井水是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久而久之,“井”就与永红村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家住永红村28组的杨金堂就是一名打井好手,今年63岁的他依然一脸精神,每天的工作就是往来于五县(市)两区各个村子给村民家里打井。

  谈起打井这份手艺,杨金堂显得激情十足。他和同伴曾经在一天之内跨越相隔100多公里的两个村子,只用了8个小时就做了2口井,回家时从头到脚一身泥,连家里人一时之间都认不出来。

  杨金堂的打井手艺并不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生猪养殖和生活垃圾影响,永红村附近仅有的几条河流流域污染严重,周边居民吃水用水都成了问题。那时候打井手艺最棒的是从杭州萧山过来的一些工匠师傅,但永红村那时候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还很薄弱,请外面的工匠做一口好井的开销,对于部分人家还是有些难以承受。于是,永红村兴起了一批钻井为业的匠人,他们边学边干,很快因为手艺好、价格低而传出了不小的名声,周边村子来请他们的村民络绎不绝。

  杨金堂说,井水在永红村人眼里就是纯净的象征,村民常常用井水洗食物,完了还用来浇灌农作物,井水里富含多种矿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同时植物的根系和土壤对水又有净化作用,这样渗下去的水变干净了又重新回归地下。

  感恩之情,造就了事业蒸蒸日上

  仙人掌、芭蕉、棕榈树……走进位于永红村的神润斋天香园艺场一隅,犹如来到了南美洲的热带丛林。

  这个累计投资4500万元的植物“大观园”,现已成为以盆栽植物和鲜切花生产为主,包含各类植物展示、庭院景观设计展示、农业科研、种植体验和培训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体。

  “这里有时令瓜果园区、热带植物区、鲜花种植区、庭院植物景观区等几个大区,通过大棚温室和自动环境调节设备培育着3000多种来自不同地域气候的植物,上千种精品花卉、盆栽。”嘉兴市神润斋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胜荣指着一张园区示意图,向记者介绍他的创业发展史。

  24年前,退伍后的石胜荣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几株玫瑰苗,回到永红村的家里搭起了毛竹棚,在自留地里从最初的半亩实验地开始试种,凭着对鲜花的喜爱与情怀,石胜荣在市区紫阳街开了自己第一家花店,也是最早的“天香花苑”。随着几年的辛苦打拼和对花品质的坚守,花店也历经几次坎坷越做越好。2003年,恰逢永红村土地整理,石胜荣的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村里土地政策的扶植下,石胜荣又租了80亩土地开始了产业转型的道路,从鲜切花和盆栽生产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现在600多亩的综合种植园区。

  长年累月跟植物栽培打交道,让石胜荣悟出不少人生哲理,这些不知不觉地都体现在他的企业文化当中。在神润斋的照片墙上可以看到石胜荣的花艺团队里,有来自各个年龄层次的老少,标签卡上写着他们各自的专长。一名正在整理盆栽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团队里有2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从事花卉苗木养护工作,到了这个岁数的老人家往往待在家里也十分孤独,身体也没法承担大体力劳动,石胜荣就把他们安排到一些裁剪枝叶或是看护的岗位上,借助他们“老农民”的身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特长,这些老人在这里过得特别有获得感。石胜荣的善行也深深影响到公司的年轻员工,在他们眼里,石胜荣就是一个具有信仰的“善人”。

  感恩之心,成为传递美丽的力量

  2017年,永红村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成功被确立为省3A级景区建设示范村,永红村打算借助永红村花卉苗木的产业优势,塑造出一个美丽的“花梦小镇”。陆惠忠找上了石胜荣帮忙,他一口答应愿意承担部分投资项目,还愿意负担相应的绿化养护工作。

  在永红村里,一条宽阔的柏油公路将村子的南北两头贯通,在道路两旁,摆有不少用稻草扎出的农家草人,有的做成十二生肖的卡通形象。路边有几位工人正在栽种樱花树,路肩上白色的菊花点缀在泛黄的草间,给秋日的色调里增添了一点别样的颜色。

  “春天夏天到这里来,路边百花齐放的景象才叫震撼!”陆惠忠说,花季到来时,公路两旁就是五颜六色的花海,地里月季,水里荷花,一幅壮丽的景象。过往的外地司机经过这里都会下意识地放慢速度,打开车窗观赏。

  据陆惠忠介绍,这条Y219公路已经成为了永红村交通往来的主干道,可以说是进村的必经之路,在石胜荣的倾力帮助下,目前道路两侧的花卉种植和苗木维护已经委托神润斋旗下的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开展,并围绕凤桥镇全域旅游规划,作为乡村旅游路线特色精品点。

  在永红村22组里,三条进出的主要通道都装上了新式太阳能路灯。夜幕降临,路灯的光芒把道路照得透亮,组里的村民们饭后就会走出家门,散着步走家串户或是到村委会旁边的活动广场去健身。

  “小伙子,你肯定想不到,这些路灯是一位跟你一样年轻的小青年给我们装的!”村路上,一位拎着菜篮的老人的一番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原来,出资兴建这些路灯的既不是政府单位,也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位90后的“小老板”,他就是嘉兴市上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骏。

  某天,陈骏的奶奶随口和他聊起,晚上村里的路太黑,走出去差点摔倒,陈骏便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经过多方协助,陈骏全凭自己出资出力,终于给组里的村道上装上了20盏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

  陈骏说,他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很深,他的父亲陈友根是一家五金企业的创办者,生活富裕后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逢年过节父亲还要给村里的老人们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在陈骏家里,这些已经变成了普通而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每年都会接到无数的电话,问我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家庭,然而现在村里经济状况变好了,贫困的家庭越来越少,要做善事的企业家越来越多。”陆惠忠说,石胜荣、陈骏这些人给村里起了好的带头榜样,如今在永红村,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不少企业家自发成立了几个慈善团体,都希望在传递爱心过程中得到快乐。

  记者手记:

  “感恩之心,幻化成蝶”。因为懂得感恩,村民相互包容,邻里和睦,因为懂得感恩,村民不会计较过多的利益得失,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因为懂得感恩,村民对待善行满腔热情。永红村原本是凤桥镇16个经济薄弱村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前居然迎头赶上,完成了很多艰难的改造,这除了过程的艰辛,更离不开村民的支持。

  感恩,是一种具有磅礴力量的乡风美德。在永红村的村民眼中,美丽乡村建设不单单是政府的事。企业家们无论老少、无论贫富,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为村子的发展添一砖加一瓦,不经意之中,他们也将自己的事业命运与家乡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标签:凤桥镇;村民;切花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