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专家Steve Van Matre在论坛上做演讲。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供图
小朋友在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的自然大集上制作植物手工。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供图
志同道合者相聚,一顿午餐会因为热烈的讨论而吃得很久,可名片却总是发得很快。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处处可见参与者的热情和求知欲。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雍怡说,自己一天赶了6个分会场,无奈还是分身乏术,有很多想听的经验做法分享都遗憾地错过。“只能感叹时间太短,意犹未尽。”
这场在四川成都举办的自然教育界大聚会由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办。论坛为期3天,以“扎根本土,回归生活”为主题,设置了让从业者开拓视野、碰撞思想的主论坛和14个分论坛;感人的“我与自然的故事”分享环节;与公众面对面的自然大集等,促成学界、业界的探讨和分享,共同摸索中国特色自然教育探索实践的途径。
年度报告发布:
行业增长态势显著,未来可期
我国自然教育行业究竟在经历怎样的快速发展?从论坛上发布的《2018自然教育行业发展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中,或可窥见一二。
这是继2015、2016年度之后,第三次开展这项调查。调查面向自然教育机构负责人、从业者和公众,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线下访谈的形式搜集基础信息。虽然,参与研究的封积文坦言:“调查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没办法包罗万象。”比如,数据采集的对象主要来自此次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的报名人员,样本代表性受影响;因行业定义尚不明确,受访机构本身是否属于自然教育行业范畴,全由机构自行判断,精准性也会受影响等。“但调查足以为我们了解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动向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自2010年起,内地自然教育机构新增注册量逐年上升,2015年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幅达106%。尽管2018年注册数量较2015~2017年间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保持了较高的注册数量。
有趣的是,今年受访的机构中,通过工商注册的占比达54%,远超2015年的36%。这是否意味着,自然教育行业正向着商业化方向发展?
《报告》指出,2018年,小微机构生机勃勃,中等规模机构稳步增长。年运营费用不超过50万元的机构占69%,比2016年有所增加,但50~100万元区间的机构比例有所减少。课程方案活动收入是机构运营资金第一大来源,其次是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可喜的是,超过半数以上(54%)的机构实现了盈利。
从人员组成上看,机构规模化、全职化、高学历化、女性从业者居多都是当下特点。20人以上的机构比例增长较快,2016年仅为3%,如今达14%。从业者中,98%拥有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半数的机构以全职人员为主,73%的机构中女性员工比例超过40%。
它们所服务的人群约六成是小学生和亲子家庭,且呈现出逐年攀升趋势。为中学生、大学生、企业团体和一般公众提供服务的机构比例较往年均有所下降。在定价上,消费者每人日均消费低于200元的占63%。
研究者给出了行业“未来可期”的判断,但也从调查中梳理出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与2016年相比,困境总体未变,人才依然被视为机构发展的最大瓶颈,其次是经费和市场。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公众对自然教育认知的提高、专业研究和其他外部支持。封积文表示,希望能够推动相关部门在政策和法律层面给予行业支持,保障行业的发展。
行业联盟成立:
助力尚显脆弱的行业走得更稳
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尚显脆弱的行业。一些负面事件的出现,可能轻易摧垮从业者辛苦营造的行业口碑和公众信任度。
前不久,一家机构带孩子到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徒手抓蝙蝠拍照,受到外界质疑。因为蝙蝠可能携带多种传染疾病,这种不安全的接触相当于把孩子暴露在危险中。而今年8月初,在一场在京举办的夏令营中,机构教练不当对待女童、涉嫌性骚扰的事件,也刷屏了不少家长的朋友圈,让家长们多了一重顾虑。“这对我们很多伙伴开展自然教育的盈利性活动带来了影响。”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秘书长陈志强说。
除了安全问题,活动和文案抄袭,品牌侵权,以自然教育、自然科普教育为名的活动中发生破坏生态、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等,虽然是个别现象,但都会令家长、学校和社会对自然教育行业产生误解、甚至失去信心。
对此,在今年自然教育论坛上正式成立的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编发了《自然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从业机构、个人的联署,对可能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负面问题形成原则性共识,加强自律。《公约》中就包含尊重自然、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安全风险管理等条款。
“这是我们希望达成的一个约定,保护我们自己,也是保护整个行业。”全国自然教育论坛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代表闫保华说。
新成立的全国自然教育网络还会有什么大动作?
陈志强介绍,未来他们将继续推动针对行业发展的研究以及人才认证体系的建设。每年推出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年度发展调查报告,同时,研究国外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优质课程等,以资借鉴。“未来我们希望招募更多的译者。”闫保华说。
陈志强还表示,将激发全国各地的同行,推动本地本区域自然教育网络建设。因为,各地发展水平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都不同。所以,建立本土网络,对于未来整体行业的发展可能更有推动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