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风景如画的浙江省杭州市,在“两山”理论指导下,正在加快建设“美丽杭州”,对标美丽中国先行区。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最新的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杭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83%,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首位。”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局长华德法说。
森林是城市之肺,水利是城市之基,林业水利蕴藏着大千世界,映照着人间百态,显现着林水人员肩负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林业绿化造林成效卓著。现有西湖、“两江一湖”两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九个,还有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一大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并先后摘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荣誉桂冠……
四十年栉风沐雨,无问西东逐梦前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林水人的芳华和成长。杭州林水的发展进程,是一场质的飞跃、更是一次创新的蜕变之旅。
A
以绿绘城
绘出一片绿水青山
四十年,杭州林业是怎么走过来的?
在位于德胜路353号的杭州市林业水利大楼,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陈勤娟历历在目,她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首先是观念巨变的四十年。”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的工作主要就是:采种、育苗、种树、造林、采伐,那时候林农主要靠砍树卖木头赚钱。可想而知,那时杭州森林覆盖率也不是很高,50%左右吧。”陈勤娟说。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市场经济刚起来,老百姓想啊,光卖卖木头不行,得种植经济林木,于是,开始种花卉苗木、板栗,培育山桃核等,还有不少林场职工去办厂、搞工业……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富起来。然而,好景不长,“花卉苗木由于一哄而上,加上产量过剩、档次低,没有销路,最后只能砍苗木;像板栗这种经济作物品种不好也不易保存,收入并不是很好;出去办企业的职工由于不懂管理,基本都失败了。”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2000年开始,这时杭州开始走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路。“最值得一说的是,2005年到2007年,杭州开始做欧盟亚洲生态保护项目,那时候他们出资75%,我们配25%,那是杭州林业的第一个国际项目,对于杭州林业来讲,这个项目让我们收获很大,无论是理念,还是人才培养。”陈勤娟说,“生态经济共赢、城市乡村互动、人文景观相融的‘杭州模式’成为‘两山理论’在杭州的成功实践和样本。”
水利建设也基本如此。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盛忠华说:“从理念的变化就能看出杭州水利建设的变化。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到水利部门工作的,那时候的理念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可见,水利主要是为农业农村服务的;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出台后,水利进入第二个阶段,这时候出现一个概念: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不仅是为农业服务,还需要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保障,这之后水利投入慢慢地多起来了;2003年以后,杭州就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与产业齐步走,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十年来,杭州义务植树8500万人次 ,造林更新42万公顷。现在的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杭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6.8%,连续多年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B
以绿创新
创出一派生态文明
陈勤娟从办公室的抽屉里,拿出一枚刻有“杭州市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字样的老旧印章,“1985年,刚工作不久,千岛湖要创建森林公园,局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筹建处,我很荣幸参与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筹建,并负责保管这枚印章。那时候我还是小菜鸟一枚,跟着当时的浙江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赴千岛湖进行专题调研。”陈勤娟回味着那些旧时光,“不要小看了这枚章,要知道,通过我们和淳安一起努力,成功创建了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现在森林覆盖率达93%(不含湖面),成了森林氧吧,被评为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周年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20年后,我们又在全国率先开展湿地公园筹建,创建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杭州开始做欧盟项目后,有很多国际专家走进来,杭州也走出去。2006年,陈勤娟在哥本哈根做了一个杭州森林城市建设的报告,惊艳了国际专家。“从西溪湿地开始,我们连续办了三期国际湿地论坛,这些论坛对于全国来讲是风向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成为城市湿地保护和利用双赢的样板。”陈勤娟话语里有些自豪。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如今的杭州,云在蓝天、山舞碧绸、推窗见绿、绿染城乡。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多年来,杭州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合作,依托杭州走在全国前列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智慧林业建设。近年来,杭州市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建设,并连续11年开展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动态监测,野外作业采用无人机、“PAD+软件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等,为全市智慧林业建设奠定了基础。2016、2017年杭州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地市”。
“当前,杭州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林业将抢抓机遇,对接上级林业部门对智慧林业的要求,结合杭州实际,抓好试点建设。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步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智慧林业建设。”陈勤娟说。
不仅如此,杭州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活力。临安白沙村地处天目山麓和太湖源头,山多耕地少,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从前白沙村上山砍树“卖木头”,结果生态恶化,差点砸了饭碗;后来蓄养山林“卖山货”,解决了温饱,奔向了小康;现在打定主意“卖生态”,整治村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如今的白沙村群山翡翠、绿树蓊郁、村容美丽、村民富裕。
在深化林业“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中,杭州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杭州推进木材运输证和森林植物检疫证“两证合办”和移动APP办理“零次跑”工作,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办证,纷纷点赞。
C
以绿促富
促进一方经济发展
绿色杭州,造就了绿色宝库。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民的致福密码,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路已经初步打通,一枕美好生活的幸福梦想正走进千家万户。
每年的白露一到,临安的山核桃就开始采摘了。开采当天,临安白牛村就收到成百上千份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村民们既做种植户,又做网店掌柜,货源足,销路不愁。而白牛村也成了“农村电商第一村”。
应水喜,临安昌化镇白牛村的一名残疾人,今年年初,在林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在自家400余亩山核桃林地里套种120余亩中药材黄精,而这只是杭州推行兴林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体林技人员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走南闯北’寻求林下经济,为临安两昌地区林农摆脱单一山核桃经济模式,实现‘摇钱树’下再生财当好‘参谋长’。”据临安区昌化林业(农业)站郑永明站长介绍。去年,林业站引进了黄精、覆盆子、三叶草等多品种适合两昌地区土壤种植栽培的中草药,并在山核桃主产区的龙岗、岛石、湍口、河桥、清凉峰等镇村召开现场会,组织当地林农就近学习种植方法。参加培训学习的林农达1600余户、3200余人。
“发展林下经济,除了增加山林附加值外,还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保证林地土质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确保山核桃丰产增收。”市林科院院长何奇江说,“林下套种药材等经济作物能降低杂草的生长,杜绝除草剂,增加林地生态效益。树上长钱树下出财,就是林农的金山银山。”
为了改善乡村面貌,依托大花园建设,杭州全面推进“一村万树”三年计划。 “一村万树”就是一个行政村范围内,要新种植一万株左右的珍贵树、彩叶树和乡土树。 “要强化一村一品因地制宜、一树一花彰显特色,我们将落实示范村100个、推进村800个,其中2018年建设示范村30个、推进村246个。”陈勤娟介绍,要以春花秋叶改善乡村面貌,提升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旅游。
水利建设也在轰轰烈烈进行中。杭州三堡南排工程获得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它已在防御历次强降雨和台风中有效减轻了杭嘉湖地区的防洪排涝压力;今年年底杭州将开工“扩大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泵站工程”,它与三堡南排工程相当,如果三堡和八堡南排一起开机,一天能排掉三个西湖的水量,有效缓解主城区的涝情;城西南排通道工程也即将上线,将使城市西南部山洪就近直排入钱塘江,有效克服城西地理条件的先天不足,确保该区域的防洪排涝安全。
目前,杭州市列入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共计14项,正全线加速推进,2020年底前杭州市境内钱塘江干流堤防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平原排涝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
D
以绿传情
传承一份“文化自信”
杭州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古繁衍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杭州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样的时空坐标上,杭州自然是古树名木众多。
杭州历来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经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2014年杭州发起“寻找杭州最美古树”活动,对分布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在原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的古树名木、古树群进行寻找调查,评选出300株古树,再从中推选出7大系列杭州最美古树名木。该活动旨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和普及生态知识,促进美丽杭州建设。
“以古树名木保护、森林教育体验等为载体,把森林文化融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村风村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一草一木留住乡情、一花一果记住乡恋。”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说。2018年由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美丽中国网开展的“寻找最美古树名木”第三届美丽中国大赛尘埃落定,杭州多株古树名木获得不俗成绩。不仅如此,近年来,杭州还相继开展了“最美竹乡”“最美森林古道”“最美森林公园”“最美湿地”评选活动,让市民参与进来,让生态文化遍及杭城的各个角落。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天堂”的城市品质,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业界大咖聚集杭州。
2018年9月,中国森林疗养杭州国际研讨会在杭州桐庐举行。会议围绕“森林疗养构建新型社会福祉”这一主题,展示杭州市近年来取得的森林疗养建设成果,交流国际社会森林疗养发展动态,发布中国首例在桐庐进行的森林疗养基地医学实证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杭州市森林疗养事业的快速发展。
11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在杭州举办。大会讨论通过论坛成果文件——《杭州宣言》。余杭区获得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称号。
众多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为何花落杭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地司巡视员严旬的答案是:“都说杭州是人间天堂,说到杭州,就想到了这里山美、水美、人杰地灵。从全国来看,杭州林业很有特色,出了很多经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40年呕心沥血、40年砥砺前行,杭州林业水利生态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彰显,群众爱绿、护绿、植绿的生态意识正在形成。但森林城市创建不只是种几棵树、造几片林、拿一块牌的事,而是事关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林业水利局局长华德法说。
扬帆起航、砥砺奋进。接下来,杭州将围绕美丽杭州、森林杭州建设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乡村振兴、“拥江发展”和建设“大花园”进程,用绿水青山绘就美丽杭州的新画卷,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