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一瞬,但绍兴的生态运笔,却浓墨重彩。正在绍兴市档案馆举行的“时代印记——绍兴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上,“绿色”篇章全景式地向观众展现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绍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深入人心。
“绿色”篇章,是一个成果展,更像是一个风景摄影展。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河流湖泊、恬逸的乡村美景,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绍兴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所带来的巨变。
凝视着展墙上整治前后环城河的两张对比照,特意从老城区赶到袍江看展的退休干部蒋伯华伫立许久。1999年以来,绍兴举全市之力实施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并把城市防洪建设和整个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历时270天,先后投资12亿余元,将环城河修建成拥有风则江廊桥、稽山园、治水广场等9大景点的城市治水“全国样板”。蒋伯华告诉记者,自己家就住在环城河边上,“环城河越来越美、水质越来越好,我既是见证人,更是受益人。”蒋伯华说,是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绍兴人建设美丽家园的使命感。
有人说,绍兴改革开放40年来,最壮阔、最动人的风景是乡村的巨变。展览现场,观众们看到一幅山雾缭绕的“美丽乡村”图片后,都流露出“生活在这儿真幸福”的自豪之情。这幅图片的拍摄地是新昌县镜岭镇,2个多月前,镇长吕江作为全省5名代表之一且是唯一一名镇级基层代表,赴联合国领取环境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屋外脏乱差,周边黑臭水。”这是10多年前绍兴农民常发的牢骚。如今的乡村,何以生机勃发、让城市居民向往?吕江说,“镜岭也曾饱受‘出路’问题困扰,农业不领先,工业不景气,经济停滞不前。2003年6月,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镇干部们茅塞顿开:既然农业走不远、工业走不通,何不就地取材搞旅游呢?”由此,镜岭镇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0多万元。吕江说,他们将以更坚定的决心、诚心和恒心,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美好的镜岭。
以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是绍兴的又一生动实践。展出的照片,从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到打造蓝印小镇,从“811”环境整治,到打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绍兴始终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淘汰过剩产能,培育新兴产业。
创新制度保障绿色发展,绍兴同样先行先试。率先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率先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离任审计,地区发展和干部考核有了“绿色指标”。
“正是因为善于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求得最大公约数,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绍兴打开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在绿色发展的广阔蓝海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绍兴市环保局副局长胡剑说。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绍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绍兴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绍兴,正在人们的不懈奋斗中,由梦想变为现实。
越城区环城河综合整治前后对比。首席记者 袁云摄
(图片由市档案馆提供)
整治前。
整治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