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1月底,衢州市绿色贷款余额499.2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22.41%,同比增长63.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7.96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平均利率5.85%,低于各项贷款利率0.26个百分点。
近年来,衢州市坚持“绿色+特色”理念,紧紧抓住“标准、产品、政策、流程”的四个核心因素,发挥其乘数效应,在助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创出了绿色金融的衢州模式。
五大标准体系“基石和灵魂”
标准建设是绿色金融改革的基石和灵魂,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市初步建立一套科学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信贷和银行体系等。
绿色企业标准评价体系,包括业务、行业、环境和社会表现,以及公司治理、资质与荣誉6项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19项二级指标。其中“亩产税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的设立,是对贯彻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在金融标准领域的要求,通过运用金融杠杆功能,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对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的支持。二级指标下设43项三级指标。各指标权重不同,按照分数高低确定企业绿色深浅度。
绿色项目标准体系,包括政策符合性、环境改善性、环境影响性、行业先进性4项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10个二级指标,共包括省级和地方政策属性、资源节约、环境效益、产生水体污染物、产生大气污染物、产生固体废弃物、产品特性、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相关二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三级指标。委托中诚信公司对集聚区开展绿色项目识别工作试点,并对全市绿色项目进行筛选,绿色项目库中绿色项目56个,总投资240.51亿元,融资需求106.02亿元。
绿色专营机构标准。制定评审办法,建立“绿色+特色”双色培育体系,以绿色为基调分层引导,以特色为方向分类培育,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单设绿色金融事业部;在绿色金融“专项规模、专有流程、专属产品、专设考核”的“四专”机制基础上,升级打造“4+X”工作机制,设置了28类103个指标,首次对绿色专营机构提出系统性、全量化、可操作标准。
绿色信贷统计标准。我市开发地方绿色贷款统计信息平台,涵盖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领域,由25大类、128个指标构成,去年7月起正式统计发布。国家《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出台后,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率先开发绿色贷款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一数据接入、实现统计口径拉平、商业银行一次报数,管理部门数据共享”功能,打造分层统计监测、自动分类评级、风险可视化分析的“三位一体”绿色监管综合平台。
地方法人机构绿色银行体系标准。衢州市农信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县一体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银行体系建设,打造了小法人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的全新样板,得到省政府领导肯定。
八大模式“盆景变风景”
衢州市绿色金改,备受业界关注的是一系列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着力,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不断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满足绿色发展需求,并及时推广,把“盆景变成风景”。
绿色支付“衢州模式”。“智慧支付+公共交通” 、“智慧支付+生活应用”、智慧支付+医疗卫生”、“智慧支付+教育事业”、“智慧支付+商务服务”、“智慧支付+旅游服务”等风生水起。28家医院应用自助挂号结算或移动支付收费模式,12所城乡学校通过智能APP、“圈存机”将智慧支付应用于学费缴纳、食堂就餐等领域,全市知名景区实现“智慧支付”全覆盖,创建智慧景区26个、智慧农牧场51个。
打造绿色信贷“衢州模式”、创新绿色债券“衢州模式”、形成绿色保险“衢州模式”,有效发挥社会治理“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巨化模式”、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开启模式”“集美模式”,全国首创融合金融属性、公益属性、共享属性于一体的银行“个人碳账户”体系。全国率先建立绿色环境效益计量分析平台,实现了对绿色项目和流动资金贷款环境效益进行测算。
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1433”衢州发展战略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产品+流程+政策”的乘数效应,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大花园统领、大平台集聚、大数据支撑、大联动服务”的衢州模式。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