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有关洞庭湖治理报告上专门批示“请常德带头趟出路子”。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常德如何“趟出新路子”?如何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常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
“没有保护的发展走不长远,没有发展的保护也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环境报:常德东靠洞庭,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给常德的问题中,其中就提出了“洞庭湖水质下降”的问题,请问常德市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周德睿:没有保护的发展走不长远,同样,没有发展的保护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积极谋划符合常德市情的高质量发展,即使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在所不惜,在这点上,常德市委市政府有定力、有决心、有耐心。常德的发展优势在于好山好水好生态,我们要大力发展壮大美丽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因此,常德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将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抓紧抓牢,以最强的力量、最大的力度、最严的制度抓攻坚,专门出台《中共常德市委关于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制定《常德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表象在湖里,根源还是在岸上”
中国环境报: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常德做了哪些工作?
周德睿: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表象在湖里,根源还是在岸上。常德市狠抓了源头攻坚、岸上问题攻坚:在贯彻落实省、市“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出台了《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对沅澧两水岸线及环洞庭湖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3317.7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25%。
目前,以“一湖两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5.08万亩黑杨清理,缓冲区、试验区的7万亩预计今年可以完成30%,沅澧两水流域及环洞庭湖区域乱挖河砂、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的“三大乱象”得到初步整治,编制出台了《常德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退养畜禽养殖场4852家,排查整治入湖入河排污口201个,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河(湖)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完善。
“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报:请您谈一下中央环保督察对于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周德睿: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通过办理群众信访举报和督察组交办件,先后办结810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完成了438个污染防治攻坚项目;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督察,责令整改企业188家,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散乱污”工业企业190家、整改101家,促进建材、火电等一批产业改造升级,通过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腾出和置换,新上了一批高新科技、互联网、生物和文化产业,推动常德产业从粗放转向集约;群众获得感更强了,2018年湖南省统计局、发改委等单位联合发布的湖南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常德市的公众满意度在14个市州中位列第一。
“跳出‘以湖治湖’的层面,水、陆、空立体发力、全域施策”
中国环境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有关洞庭湖治理报告上专门批示“请常德带头趟出路子”。常德是如何破题的?
周德睿:常德跳出“以湖治湖”的层面,水、陆、空立体发力、全域施策,有些方面已经“小荷初露”:率先跻身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从源头防控、土壤修复、业务数字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德治土模式”;常德护城河、穿紫河系统治理经验入选住建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依法治湖、科学治湖、协同治湖、社会治湖”。在工作举措上,创新治理思路,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度,制定并实施《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案》,推进落实《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实施方案》相关工作;2018年所有煤矿已关闭退出;全面退出造纸产能工作已启动并于2019年完成。构建协同机制,坚持水域和陆域污染协同治理,点、线、面一体推进,坚持单元控制与全过程系统控制相结合,坚持源头控制与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狠抓源头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执行更加严格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落实质量导向,2018年,全市23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中,有22个为Ⅱ-Ⅲ类。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