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参加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开展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专题调研。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曾以养猪闻名的浙江竹林村变成了美丽的景观村,在产业转型中实现“涅槃重生”。“村里环境优美,我看到当地老百姓都笑嘻嘻的,神情愉悦。”他说。
更让寿子琪代表感到欣慰的是,代表们现场检测太湖水氨氮、总磷等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为Ⅳ类。根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数据,2007年太湖的水质还属于劣Ⅴ类,通过10年努力,氨氮下降71.8%,总氮下降31.9%,相比过去已大为改善。
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是长三角一体化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水气相连,不分你我,环境保护很大程度上需要区域、流域的统筹与协同。这方面,长三角早已一体化。2013年9月和2015年4月,国务院先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随即,长三角三省一市相继建立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有共同的需求,工作就比较好做。”寿子琪代表说,与之前相比,这些年大家改善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在吃饱穿暖以后,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
近些年,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上海为例,去年上海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96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为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历史最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和优级天数均为历年最高。
在大气治理方面,长三角联动频繁。去年,长三角已落实区域油品升级,提前实施驶入四个核心港口水域换用低硫油。按照计划表,今年7月,长三角重点城市还将联手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新标准。
这些行动的背后,是长三角环保协作机制的日趋完善。目前,长三角已基本形成常态化的生态环境协商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主管部门负责人例会制度,并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
“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共商共享共治’,重点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寿子琪代表建议,接下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应逐步统一标准,目前各地环境准入标准不尽相同,但只要“四家人”把标准“晒”出来,尽可能协商、互相参照,就有可能做到统一。与此同时,他还建议长三角要继续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升联合预测预警的机制,加强跨省市流动源的监管,分享固定源治理的经验。
近期,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区域将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此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可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强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规划研究。”寿子琪代表透露,经过协商,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规划已先行启动研究。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