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钱塘江。微风、暖阳。
早上8点,随着一声鸣笛,一艘轮船缓缓驶离钱塘江奥体中心码头。江水滔滔,浸润着淡淡哀思。这是杭州市第二十六次骨灰撒江活动,150户家庭参加,送别亲人最后一程。
家属们都说,钱江东去,汇入大海,让源于自然的生命再次回归,是生命最好的归宿。
杭州曾是蜜月地
他们跨越海峡融入钱江
骨灰伴着花瓣,慢慢融入江水中,留下一片涟漪。
60岁的老周独自在船边站了一阵,手里还攥着一张照片。虽然是一张彩色照片,但看得出有些年代了。那是父母补拍的结婚照,父亲穿着军装,母亲穿着婚纱,特别精神。
老周不是杭州人,老家山东,出生在台湾,2003年来到杭州。他退休后就开始从事公益事业,目前在广西和贵州开孤儿院,希望能给当地的孤儿一个家。而这次江葬,他等了好多年。
父亲是教书的,一直挺浪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想着和母亲结婚度蜜月,而杭州就是他们的蜜月地。秀丽的西湖景,深深刻在了这对夫妻的记忆里。
即使后来这对夫妻去了台湾,也常常提起杭州的好,多年来一直让他们念念不忘。也许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老周娶了杭州媳妇。
父亲2010年过世,母亲2012年离开,都挺安详。老人们在生前就嘱咐过老周,希望骨灰能回到最甜蜜的地方,也算是一种旧地重游。老周记在心里。
今年年初,老周的岳父过世,他果断报名江葬。“和滚滚钱塘江水融为一体,散布得更远,跟土地连接得更亲密,这挺好。”老周说。
他已经在杭州定居,余生都会在这里,而且他也签了遗体捐赠书,身后将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医学院。
名额一天内秒杀完毕
越来越多人选择江葬
船舱内有一棵追思树,家属们写下对故人的祝福,系在树上,声声句句满满思念。
“您在天上过得好吗?姐姐很想您,托梦给我。”“爸爸愿你在天堂没有病痛,祝你重生,保佑我们一生平安。”“我们永远恩爱,下辈子我们再做夫妻。”“爸爸,妈妈在那里等你,你们又可以重聚了。”……
据了解,这次江葬逝者中,年龄最小的仅1岁,最大的有百岁老人,以城市居民、知识分子居多。
不留骨灰,不留陵园,没有墓碑,没有牌位。江葬是杭州最早推出的生态葬葬法,始于1989年,已连续举办了26次,累计有1964例骨灰撒入钱塘江。
杭州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王荣富介绍,江葬是完全免费的,而且从2019年开始,对选择江葬的逝者家属,符合条件的,每例还给予2000元奖励。
“确实,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没多少人,接受度不高。150个名额每年都不满,不过这几年可能大家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也意识到绿色、文明殡葬的重要性,去年就有129例,今年一天之内所有名额全部满了。”王荣富欣慰地说。
选择江葬的市民,可以到杭州殡仪馆进行预登记,或者关注每年3月杭州市民政局的官方公告。
家属也不用担心祭扫问题,在江干区有个杭州市骨灰撒江纪念碑,大家可以献花,寄托哀思。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