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转运车到居民家收集化粪池中污水。
新建了一体式户厕净化处置设备,厨卫污水、垃圾有专人回收……年过七旬的邹维学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会发生这样喜人的变化。
相比以前把污水运到小菜园、清掏化粪池,新设备不仅节省了劳动量,更减轻了异味和环境污染。这些改变发生在黑龙江省磨盘山水源地源头之一的沙河子镇大柜村。
为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哈尔滨市每年投入资金用于水源地环境保护和卫生整治。近日,记者实地踏查了冰城人“水缸”周边的环境保护和农村综合整治情况。
10台转运车收集9村屯生活污水
从哈尔滨市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车程,记者来到大柜村新建屯。因处在磨盘山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大柜村新建屯和周边其他两个村共“三村九屯”,成为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综合整治的核心区域。
刚一进屯,记者就被一阵悦耳的音乐声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一辆污水转运车正在居民家院外收集污水。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转运车开着音乐进屯是在提醒村民,“来收污水了”。
沙河子镇副镇长王冲告诉记者,在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外,沙河子镇政府所在地,建有一座日处理能力达6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去年9月末正式投运。同一时间内,“三村九屯”实施了“厕所革命”,当地政府为1492户居民统一修建了一体式户厕净化处置设备。居民的厨卫污水,经过新建的化粪池收集后,由罐车转运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转运车司机王海臣是沙河子镇人。他的搭档段德生负责收集、查看居民家污水处理池污水状况。“我们还入户为村民发放了名片,如果有清理化粪池的需求,24小时随叫随到。”王海臣说,各村污水转运距离不同,最远的村屯离污水处理站56公里。镇上共有10台转运车收集污水,一车可收集两三家约5吨污水,每车平均一天要跑两三个来回。
水源地周边村屯环境卫生大幅改善
接近中午时分,大柜村新建屯71岁邹维学老人,早早地吃过午饭,准备收拾厨房。“我们喝的是最正宗的山泉水,比别的地方好。”居住地紧挨磨盘山水源地,邹维学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感。
他说,以往在屯子里,夏天留着泔水浇园子,攒的农家肥都洒在院子里的小菜园。直到去年秋天,屯里进行“厕所革命”,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被颠覆了。他坦言,起初自己很费解,“花这么多钱改造厕所,还派人派车收污水,耗时耗力还耗钱。不如给大家一笔安置费,都搬到镇上去。”
但不到半月,改造完工后带来的诸多便利,让他态度大为改观。“你别看这个装置小,作用可大了。”他指着厨房里排水设施告诉记者,“这个白色的是洗菜盆,旁边的水泥盆相当于地漏,有泔水直接往里面倒。污水能流到室外厕所下面的化粪池。化粪池的污水,每天都有人来收集。家家户户都比之前干净多了。”
村民刘利国也有同感。去年入秋后,他成为新建屯的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保洁工作。半年以来,乡亲们都很支持他的工作,街道上的垃圾基本绝迹了。
记者走访其他村屯了解到,目前,磨盘山水源地已增设防渗漏环保垃圾箱223个、大型垃圾周转箱3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2辆。村民每天都把生活垃圾送到指定环保垃圾箱,镇上垃圾清运车每天收集转运垃圾、集中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让冰城人的饮用水更有保障、更健康。
高清摄像头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问题
为让水源地水质更安全,磨盘山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耕地落实农业“三减”措施(减少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立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处理点,对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发酵后还田。
离开大柜村新建屯,进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记者看到,一级保护区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两位保安对来访车辆和人员登记后,才打开升降杆,允许记者入内。
记者又来到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紧盯着大屏幕,查看监控情况。
据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董焱镔介绍,目前,水源地已经完成了一级保护区内视频监控工程建设,共布设了73个监控点位,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施24小时全时段、全方位地实时监控,并实现了库区与市区远程联网监控,确保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董焱镔说,磨盘山水源地日供水量达到77万吨,承担着哈尔滨市约369万居民饮用水的供水任务。哈尔滨市生态环境部门定期督促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落实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严控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并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
由于目前正处于化冰期,工作人员将对水库周边及上游支流附近人口集中等高风险区域,增加巡查力度和频次,对保护区内生活垃圾、污水收集转运处理情况进行重点核查,保障水源水质安全,让冰城百姓喝上放心水。
新闻链接
2018年
2018年年底前,黑龙江已完成108个地市级地表型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其中,包括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内的交通穿越和生活面源污染问题。
2019年
2019年年底前,黑龙江省将完成县(区)级地表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并针对2018年已完成整治工作的17个市(地)级地表型饮用水水源地内的108个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严防已完成整治的环境问题反弹。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