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原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原执行主任施泰纳一起,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报告中写道:嘉兴模式始于浙江省嘉兴市,成功示范了城市公众参与模式。在这一模式内,环保社会组织为地方政府的环境决策提供支持。在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的支持下,这一模式在浙江省其他10个城市得以推广。实际上,公众参与环保的“嘉兴模式”在几年前还引起了欧盟的注意。
2010年,嘉兴市热心环保的普通市民组织成立了嘉兴市环保联合会,并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们开展了“点单式”执法、建设项目市民“陪审团”、市民“环境法官”参与行政审批案件处罚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环保的实践。有来自各行各业的157个单位(个人)加入到这支民间环保大军。
2012年10月,中欧环境治理公众参与项目正式启动,公众参与环保“嘉兴模式”被列为项目研究对象,该模式的实践经验在浙江省范围内推广。
2015年9月,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终期评估小组在嘉兴市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嘉兴市通过让公众参与区域污染防治监督、参与环保基层组织建设等,建立了多元模式的公众联动机制,推进了环保公众参与由单一性向多元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形成了自主性参与和自主式管理的“嘉兴模式”。
什么是“嘉兴模式”?该模式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模式,就是不让公众参与环保走过场,而是切实走群众路线,有力推动污染减排。
“现在许多地方都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嘉兴的公众参与环保,不仅有表达权、建议权,而且还有投票否决权,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教授曾表示,嘉兴市赋予公众环保否决权,污染企业应不应该“摘帽”,不是官员说了算,而是政府和市民一起来决定,让普通百姓真正感受到自己在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保护环境不仅是环保部门的事,公众的有效参与也是环保建设的重要推手。对此,中欧环境治理项目浙江公众参与地方伙伴项目执行主任、浙江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高级工程师虞伟介绍说,在嘉兴,普通市民代表可以采用“大环保、圆桌会、陪审员、点单式、道歉书、联动化”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2010年4月,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和环保专家服务团联合调研,认为嘉兴的环境资源承载力比较低、地形狭窄,建议市政府否决一个投资达100亿元的橡胶项目并获得成功。”虞伟以此为例说明嘉兴环境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成果。
嘉兴市环保联合会副会长万加华总结道,“嘉兴模式”就是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以嘉兴市环保联合会为龙头,以市民环保检查团、环保专家服务团、生态文明宣讲团和环境权益维护中心为支撑的“一会三团一中心”组织框架,进而推动公众充分参与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部主任俞海,也就是这份报告的起草人之一,曾在接受采访时评价道:“嘉兴模式”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环境保护中协作机制,动员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了环境保护统一战线。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