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海洋预报:从人工到智能 从近海到远海

发布时间:2019-06-05 14:30:06 来源:中国海洋报 记者 路涛

  2020年,初步构建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格局,主要业务范围由中国近海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延伸。这是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发展规划。

  从人工绘图到智能化,从为海军作战、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到为人民生产生活、海洋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海洋防灾减灾服务,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环境预报事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

  1965年5月5日,海军司令部批准国家海洋主管部门组建“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主要是为海军作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预报总台筹建初期,工作人员在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旁边搭建了一个大棚作为办公场所。总台政委刘宽带领大家艰苦奋斗,为了尽快实现水文、气象预报,不舍昼夜。

  人才是基础。通过招聘大学生以及从海军通信总站调人,预报总台汇聚了一批年轻人。随后,总台分批次送他们到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的气象台,学习掌握水文、气象预报技术。

  1966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西里3号的预报总台办公楼竣工。同年7月28日,国家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正式成立。

  成立初期,预报总台只有气象、海浪、电讯3个组、7名预报员,“公车”是一台摩托。预报员肖琢静回忆,当时都是手工操作,无论气象图还是海浪图,全凭填图员和预报员的双手。没有卫星云图,没有数值预报产品和气象传真图,也没有历史资料可供参考。

  1966年8月14日,预报总台开始接收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资料,并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发布我国近海气象、海浪预报以及北京市的天气预报。

  8月15日凌晨,肖琢静手工绘制了预报总台的第一张天气图:02时地面图。以此为依据,总台发布了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当天下午,肖琢静制作了我国近海24小时天气和海浪预报,送到了海军司令部。这是总台的第一份海区预报。

  不同海域的天气有不同特点,近海气象、海浪预报采用分海区预报方式,即把我国近海划分成14个海区,覆盖范围北起渤海南到南沙。

  50多年过去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海洋环境预报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预报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国际先进,预报范围不再局限于我国近海近岸,而是拓展到了极地和深海大洋,以及“海上丝路”沿线海域。


标签:预报;海域;预报员;发展规划;业务范围;业务格局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