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垃圾分类,既关乎群众生活品质,又关系城市形象。抓紧抓实这件“关键小事”,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创新方法,严格举措,来实现范围全覆盖、水平全提升,确保经得起检验。
几天前,杭州某火锅店因为垃圾分类不规范,被执法部门责令整改,引起了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城管部门执法检查时发现,这家火锅店存在生活垃圾混装、垃圾桶内污水溢出、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若按照2015年出台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这类不规范行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可以拒绝接收该区域的生活垃圾。
餐饮企业作为推动垃圾分类责任主体,有必要带头做表率。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在推动垃圾分类上,各地纷纷规划了各类新规:北京将以地方立法明确个人垃圾分类责任;湖北则将建立生活垃圾处置经费分担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探索建立农户生活垃圾缴费制度;贵阳将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云管理平台的建立,对用户进行可溯源的垃圾分类管理;合肥则将违反规定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生活垃圾的行为纳入诚信体系,按照规定予以惩戒。
而在上海,即将于7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除了明确规定可以对个人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5万元外,还将在垃圾投放上,采取定时定点模式,“撤桶并点”——居民只有在固定时间段内前往这些点位,才能投放垃圾。也因此,朋友圈里甚至开始流传起了《上班族:领导,我晚点到,我要倒垃圾!》这样的趣味网文。当然,调侃归调侃,也看得出网民们对这项“最严新规”所抱以的期待。有人预言,这些近乎“严苛”的分类新规,必将改变上海市民公众的生活习惯,极大推动垃圾分类进程。
推动垃圾分类,就是要在关键环节、些微细节上,补足短板、下足功夫。垃圾分类要走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尴尬,严格立法,更须严格执行。拿北京城管委来说,针对垃圾运输环节“混装混运、分类白干了”等公众关注的疑点难点,拟要求运输车辆“亮出身份”,标识醒目,让有规模、专业的队伍来运输。杭州此前更是全面推行“绿车拉绿桶、黄车拉黄桶”的管理模式,本月5日起,又开展了专项行动,邀请市民公众通过微信平台等有奖举报监督。监督机制的公开透明,有助于打消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的疑虑,提升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推动垃圾分类,重在全民参与。杭州是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首批46个先行先试城市之一,有信心也有能力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像杭州的圣奥领寓小区,就较早试点“桶长制”分类模式,以网格责任田形式清晰划分责任区域,把垃圾分类责任落到每家每户,取得较好效果,类似的杭州经验、杭州做法同样值得推广、借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