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科技部网站公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方案》明确,到2025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数量保持在一定规模,基本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代表性区域和领域的布局。
《方案》提出,优化国家野外站系统布局。其中包括围绕实施国家应对全球变化和海洋强国战略的科技需求,支撑海洋科学、极地和冰冻圈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依据海洋气候和生态系统特征及区域代表性,重点在尚未布局的典型海湾、岛屿和岛礁,如我国的南海、黄海海区等,布局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依据全球极地与冰冻圈地理分布,在全球重要特殊环境和高寒高纬度区域,如青藏高原、南极、大陆和海洋性冰川区域等,布局环境变化、冰川、冻土等国家野外站。依据全球气候系统和海洋环流特征,布局和完善陆地和海洋的大气本底国家野外站。同时,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在我国冰冻圈、内陆河、内海(近海)等众多地理生态单元,开展地质、资源、生态等领域科学研究,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据了解,从1999年起,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遴选建设了106个国家野外站。这些野外站在长期连续基础数据获取、自然现象和规律认知、推动相关领域方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