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而在有“上海后花园”之称的浙江安吉县的乡村,垃圾分类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自觉行为。
作为浙江省垃圾分类先行区,安吉县不仅夺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称号,《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项目》还被编入《中国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概览》,作为先进做法在全国推广。
垃圾分类如何在“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安吉乡村深入人心?昨日,记者走进安吉最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乡镇报福镇,探究其经验做法。
一个农户 一张垃圾分类二维码
每天清晨,开着白色的保洁车,放着收垃圾信号的音乐,今年56岁的陈建荣在报福镇景溪村巡回上门收垃圾的工作就开始了。
陈建荣手里握着一部黑色的智能终端机,每到一家农户门口,先扫一扫贴在农户门上的二维码,然后将农户门口分好类的垃圾分别称重、拍照,再将信息通过手中的智能终端机录入到智能平台里,最后将垃圾倒入保洁车里相应的大垃圾桶。根据垃圾的类别和重量不同,相应的积分就自动传入农户的垃圾分类账户里。而用这个账户的积分,农户可以换购商品。
这是安吉最新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互联网信息系统管理标准。报福镇长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陈钢说,这一办法是安吉在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最新实施的。
“这一办法的实施就是要求能实现‘前端分类信息化,流程管理云端化,就地处置减量化,循环利用资源化’的目标。”安吉报福镇副镇长谢静川表示,在短短几个月中,报福镇源头垃圾分类的质量显著提升,垃圾减量达到30%以上。
一个村庄 一处智慧垃圾分类回收平台
张新柱是报福镇景溪村的支部委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村的垃圾分类专管员。在他的管理下,该村388户农家,除偏远或高山上的住户外,80%以上的农家都已覆盖垃圾分类。每个农户家门口的标配是黄色、蓝色、绿色3个垃圾桶。
“我的责任主要就是宣传、指导和监督,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张新柱告诉记者,镇里引进第三方管理平台,为每个村购置了一个智慧垃圾分类回收平台。该平台将每个村民都有的社保卡接入到平台积分,村民们可以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到回收平台内换取积分。据了解,社保卡积分最多的一个村民一年攒够了1万多元,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垃圾分类回收积极性。
“早在2015年,报福镇10个村就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是安吉县首个实现全覆盖的乡镇。”谢静川说,几年来报福镇持续探索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先后推出了“垃圾换鲜花”、“垃圾分类大奖赛”等活动,接下去也将进一步推出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
一个乡镇 一所资源循环利用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16年初,报福镇的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就已投入运行。记者昨日走进该循环利用中心,看到垃圾处理区域划分非常清晰:最左边是两台压缩生活垃圾的机器,全镇的生活垃圾在此中转;中间是一台日处理量1吨的智能厨余垃圾处理机器,通过机器处理的厨余垃圾均可变为肥料,还山还田;最右边是可回收垃圾的堆放点,第三方公司会定期前往回收。
“镇里正在采购一台新的智能厨余垃圾处理机器,新的机器可以使厨余垃圾的日处理量提升至3吨。”谢静川说。
安吉县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主任喻凯表示,2019年安吉将创建10个左右的垃圾分类智慧管理村,继续积极探索实践智慧垃圾分类在农村的有效推行办法,希望可以为全国垃圾分类推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做法。
记者手记:垃圾分类添彩绿水青山
上海“一夜之间”强制性约束市民垃圾分类,但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事实:推广垃圾分类仍然是一项需要时间的工作。德国垃圾分类规范化用了48年时间,日本则用了27年时间。我们希望有“中国速度”,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乱扔垃圾的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达到的。
当然,推广垃圾分类需要时间,这不是我们拖延的借口。从全球环境日趋恶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程度来看,推广垃圾分类早已迫在眉睫。6年前,安吉已开始探索,并逐步推广“垃圾不落地”模式。日前,安吉开出湖州第一张农村地区个人未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的罚单,标志着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正式进入强制实施阶段。除了遍地“绿水青山”的安吉的先行先试,浙江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垃圾分类,努力为我们的后代留下绿色健康发展的空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