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世琪 王雨红 王艳琼)这是一场长达6486公里的环保长跑。
2017年以来,沿着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浙江打响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舟山、台州、温州也相继成为全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城市。
洞头东沙渔港清淤后,变身为美丽渔港,吸引着游客的脚步。
整治入海排污口,修复被损毁的海岸线,规范海水养殖……种种举措下,浙江近岸海域生态逐渐有了改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面积占39.6%,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面积下降8.3个百分点,达到实施常规检测以来最好水平。
舟山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为鲁家峙岛种植了红树林。
随着整治的推进,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也直面而来。海岸线的恢复与开发如何平衡?人类生产活动与海洋生态保护如何共赢?近海水质如何继续提升?近日,本报记者前往舟山、宁波、温州、台州、嘉兴等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一线,看浙江如何将这场攻坚战推向深入。
修复海岸线
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
休渔期的舟山沈家门渔港,少了几分忙碌,却也别有一番风味。海湾内,一艘艘渔船整齐停泊,洁净的海面一直延伸至天边,近岸滩涂成了小螃蟹和跳跳鱼的“根据地”。“过去,这里垃圾漂浮,腥臭漫天。对这片海域,我们都敬而远之。”正在海边散步的张大爷,向记者说起沈家门渔港的过往。
改变,源于2016年至2018年持续实施、总投资约6.2亿元的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曾经的脏乱差源于过度的开发,作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长期以来,渔业生产过程中频繁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海岸线的生态。”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项目组长汪毓敏说。
如何治理开发过度的海岸线?作为全国第一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城市,舟山给出的建议是生态修复,恢复海岸线自然属性。但放眼全国,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态修复仍是待解的课题。人工种植的滩涂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整治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都在告诉我们,让大自然回到原来的模样并不容易。“其中的要义,是遵循自然规律。”汪毓敏说。
恢复海岸线自然属性,首先要拆除开发过程中破坏海岸生态的建设,包括废旧码头等基础设施和不合规的渔业加工企业。“废旧码头的拆除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拆到什么程度,如何拆除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汪毓敏说,拆浅了,废旧码头会影响现有渔业生产;拆深了,又变成对海岸线自然属性的另一种破坏。为此,他们找来专业测绘团队进行勘测,才谨慎地完成拆除。截至目前,舟山市已拆除沿岸废弃码头12处17座,恢复沿海湿地8.8万平方米。
不只舟山,沿海南下,浙江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随处可见,浙江海岸线正逐步焕发出原有的生机。
7月的洞头,海风习习,当地东岙沙滩游人接踵而至。东岙村村党支部书记林振平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刻,他带着村里的志愿者,一次又一次地巡逻海岸,清理垃圾。“这片‘黄金’沙滩好不容易修复,我们一定要尽力保护。”林振平说,洞头海岸沙滩众多,但过去,人们保护海岸线资源的意识薄弱,沙滩破坏严重,一眼看去都是裸露的碎石、遍地的垃圾、横流的污水。东岙沙滩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洞头着手修复沙滩,东岙沙滩位列其中。“看似简单的工程,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生态修复体系。”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昌达说,“单单摸底调查就花了一年时间,我们要科学地研判海洋和海岸的修复能力,采样分析沙滩的性质,还要判断其抗台风的能力,设计洪水排洪沟渠引入的位置,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2017年9月,一辆辆工程车浩浩荡荡驶入东岙沙滩,废弃石块逐渐搬离,轻柔黄沙一层一层地铺上。仅耗时半年,东岙135米、1.84万平方米沙滩,重现黄金海岸。截至目前,洞头已完成4个沙滩的修复,共计10万平方米;建成17.8公里海洋生态廊道,使破碎化的海洋生态景观串联成大景区。
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浙江近岸海域生态修复的顺利推进,源于对自然规律的严格遵守,一系列措施均未超出自然承受底线。“要想恢复海岸线自然属性,就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一旦盲目行动,不仅算不上对海岸线生态的修复,甚至是一种破坏。”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说。
规范海水养殖
一味关停禁止并非最好办法
在不少地方下大力气恢复海岸线自然属性的时候,乐清湾沿岸的城市却在为另一件事忙碌——致力于实现乐清湾海水养殖户与近岸海域的和谐共存。
乐清湾是东海海域重要的海洋牧场,域内有浙江省蛏、蚶、牡蛎三大贝类的养殖基地和苗种基地。随着近岸海域防治的提出,海水养殖规范化管理、养殖尾水处理监测等问题随之而来。
2017年12月底,中央环保督察对浙江的反馈意见中提出,台州玉环、温岭和温州乐清三市在乐清湾区域存在超规划养殖、无证养殖和养殖围塘尾水直排等问题,海水养殖户与近岸海域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整治迫在眉睫。乐清湾畔,一场近海生态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但整治之初,在生产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如何取舍进退的问题,就摆在了当地人的面前。“无序的海水养殖,影响着近岸海域环境。但海水养殖又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不少养殖户唯一的收入来源。一味关停禁止简单有效,却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找到人类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才是此次整治的最终目的。”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吴群力对记者说。
乐清市管辖着整个乐清湾57%的海域,域内包括围塘养殖、网箱养殖、滩涂养殖等在内的海水养殖户近2000家,不少养殖户的养殖区域超出规划面积。对超出自然承受限度的生产行为,当地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海水养殖管理模式。
2018年,乐清市清退位于翁垟街道的124.67公顷规划外养殖围塘,同时调整优化养殖布局,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进行分类管控。养殖区规范后,该市便着手发放养殖证,让养殖户凭证养殖。“规范的养殖区划和养殖证的核发,为海水养殖的管理提供了抓手,遇到问题有地可寻、有证可查。”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乐清湾北岸,玉环市清退发证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截至2019年4月,乐清湾玉环区域已核发养殖证104本,面积1917.947公顷,全面实现持证养殖。
海水养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围塘养殖。养殖户在海岸筑起水塘,引入海水养殖,并定期排水,养殖尾水富含氮、磷等元素,使乐清湾海水富营养化。但养殖尾水无法统一收集处理,必须从各处围塘入手,增设尾水处理设施。
玉环市的江岩岛曾是周边有名的养殖岛,也是此次养殖尾水治理的重点区域。抵达岛上,只见养殖水面上,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处生态浮床,水生藻类种植在漂浮的容器中,起到固氮作用;围塘出水口被用牡蛎壳制成的生物滤坝围得严严实实,它能吸附水中的磷元素;岸边放置的增氧机则能为围塘水体持续充氧,进一步提升水质能力;围塘出水口外安装的水质监测装置,则能对尾水进行取样检测。
截至目前,整个玉环市的围塘养殖都已完成尾水处理的整治。据监测,该地养殖尾水的氮磷指标已基本与进水持平。“尾水水质好了,我们岛周边的海水水质也越来越好,前来旅游体验养殖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当地养殖户说。
既要生态,又要生产,更要生活,在乐清湾,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打破条块分割
联防联治才能拧成一股绳
“出水氨氮0.22ml/L(毫升/升),出水总磷0.09ml/L,出水总氮7.47ml/L……”
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着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排出污水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已与国家、省、市级环保部门联网,并向公众公开。
数据的集成分析得益于入海排污口上的一双“慧眼”——在线监测设备。“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0%,来自于陆源污染。入海排污口管理,恰是扼住海洋污染咽喉的关键所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浙江抓住入海排污口这个重点,对7个入海城市强化陆源污染控制,自2019年2月25日起,浙江省现有的122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
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全覆盖3个多月来,运行状况如何?安装在企业的监测设备,是否存在作弊隐患?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的这双“慧眼”给出了明确答案。
“入海排污口的数据实时上传,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我们便会接到通知。”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常状况可能是设备故障,也可能是排放超标,他们会根据要求逐项分析,确保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安装在企业的在线监测设备,由第三方建设管理,企业没有资格进入,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在线监测设备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如今,122双“慧眼”还为近岸海域联防联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杭州湾,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海湾之一。自1992年以来,历年监测结果均为劣四类海水,恶劣水质牵动着沿岸杭、甬、嘉、绍四市的神经。2019年4月,浙江省发布《杭州湾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意在加快解决杭州湾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此后,杭州湾污染防治终于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迈向联防联治。
“宁波承接着来自杭州湾北岸的输入性污染,压力大巨大,联防联治在减轻我们压力的同时,也将更好地实现杭州湾的治理目标。”宁波市治水办(河长办)综合组组长费良汉说,过去几年,宁波每年都会在杭州湾污染防治工作中投入大量资金,但从杭州湾水质看,收效甚微,联防联治的启动和深入推进,或将宁波治理杭州湾打开新局面。
面对浩瀚大海,各自为战的治理,显然力不从心。而监测信息的共享,正是破局的关键。
“我们很清楚,海盐入海排放的指标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南岸的城市。有了对称的监测数据,我们便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排放标准,减少对杭州湾南岸的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拥有9个入海排污口的海盐,正努力提高排放标准,对排放不稳定的污水站进行提标改造,增加药物除磷工艺,提高总磷污染治理能力,降低总磷排放浓度。
“近岸海域的治理,并非一城一域能够完成,海洋之广大决定其治理必须迈向联防联治,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统筹都不为过。”苏纪兰对记者说,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的联防联治已经开启,并逐步推广,“联防联治若要走得更远,还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的完善,我们必须为之努力。而这,也是打赢这场保护战的关键。”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