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暴雨倾盆,黄岩区院桥镇的台州市引水工程流沙山隧洞施工现场,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着雨衣,冒雨进行地面底板清理,争分夺秒进行“扫尾”工作。
图为工作人员在检查集水井。
作为台州市引水工程控制性工程,黄茅山、流沙山隧洞,已在今年6月相继贯通,比合同工期提早半年。
“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只进不迟,施工中设计、电力等部门‘严丝合缝’配合,政策处理支持力度大,施工进度自然节节推进。”浙江隧道台州市引水工程项目经理叶东风介绍,“6月8日,两个隧洞全部贯通之后,我们迅速进行了工艺转换,开始清理底板,预计两个月后,可以开展混凝土施工,计划明年四五月份完工。”
精细化计划 严格化执行
当日,为探寻黄茅山与流沙山隧洞高速推进的“秘密”,记者赶到现场。
雨下了一天,村道已变“水路”,但是,当我们来到工地,顺着下坡路往地势较低的洞口走,却发现洞口一点积水都没有。
疑惑之际,记者发现,雨水顺着两侧的水沟,被引导着流入洞前的集水井中,三个水泵正抽着水。工程队早早做好防汛准备,雨再大点,也不影响施工进度。
黄茅山隧洞是台州市引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全长5.375公里,由浙江省隧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江隧道)承建。自2017年11月进场以来,工程高标准管理,精细化推进,确保高速高质完工。
据了解,合同一签约,项目部即刻着手编写每日工作计划表,挂图作战。为了争取早日首爆,项目部抓抢进度,春节也只休息了两天。
开挖队伍固定且专业也是进度快的原因之一。“我们每天掘进能达到3个循环,能做到这样的队伍并不多。”叶东风说。
走进隧洞,记者看到,洞内轮廓面光洁平整,像打磨出来的艺术品。这要归功于“光面爆破”,通过减少超欠挖和支护工作量,增加岩壁稳定性,达到安全高效施工。此技术多次吸引同行翻山越岭前来取经。
创新化谋策 智能化助推
流沙山隧洞、黄茅山隧洞相继实现贯通,快马加鞭推进,为整个台州市引水工程隧洞群的陆续贯通,提供了好经验、好“样本”。
“我们在工程全线开展‘两美’浙江立功竞赛,各个标段比学赶超帮,工程快速推进。”台州市滨海水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晶说,以流沙山隧洞为例,施工单位经验丰富,做事敢当先,特别拼。
其实,在流沙山隧洞,施工方进场时,经深入勘察发现,流沙山是由多年前开挖矿山的堆土积淀形成,土质疏松,承受能力差,给施工带来压力。
为克服这个难题,设计院提出方案:先将隧洞开挖土运输到临时场所,之后将其运回。这样一来,不光要寻找5个篮球场面积大的临时场所,运输还耗时费钱,可能要延误两个月工期。
凭借多年开挖经验,浙江隧道提出采用提前进洞和管棚工艺,代替了大开挖,既抢回了两个月工期,又无额外增加费用,大大优化了前期方案。
此外,浙江隧道主动投入大成本,购买一整套移动筛分系统。相比于使用传统筛分系统,移动设备占地面积小,转运方便快捷,大大降低对场地和使用环境要求,减少粉尘,降低了噪音,也加快了标段进度。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