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

发布时间:2019-08-21 16:46:5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宗边

  福建省莆田市“母亲河”木兰溪,曾经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一次中等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愿。

  1999年12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一期试验段现场,参加义务劳动,为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木兰溪治理的序幕。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莆田市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方法,从攻坚克难建设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始,一步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态、文化的综合治理,历经20年不忘初心的坚守和奋斗,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华丽转身,继而向“生态之河”挺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样本。

  系统治理,从单一防洪走向全方位生态建设保护

  莆田市因地制宜,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文化相结合,开启了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新征程。

  治理理念,从注重防洪到“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木兰溪治理始于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但其治理目标绝不仅限于防洪。早在2012年,莆田就已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理念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

  治理方式,从注重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施治。2014年,莆田开始以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代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在全流域构筑四道生态防线:一是在流域上游坡度较大的山地2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一道生态保护防线,强化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二是在1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二道生态治理防线,重点解决流域内53个村的垃圾、污水等点源污染和农田果园的农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问题。三是在沿河环库周边21公里内,设置第三道生态修复防线,实施搬迁工程及退果还林、退田还草,建设生态库滨带。四是在解决水污染的前提下,设置了第四道生态法治防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通过3年行动,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Ⅲ类提高至稳定的Ⅱ类优质水标准。

  治理范围,从注重下游到上下游干支流全域统筹。进入新时代,木兰溪治理从下游延伸至上游、从一溪两岸拓展到全流域。选择下游作为先手棋,狠抓木兰溪防洪减灾。在干流治理的同时,665公里南北洋水系治理进入全新阶段,断头河、瓶颈河全面打通拓宽,易涝点逐年治理销号。将环境管护的“大扫把”交给专业机构,实现路面与河面统一保洁。通过入河排污口管治、畜禽养殖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减少点源面源污染。

  和谐共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莆田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推进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坚持空间管控,构建生态走廊。划定水生态空间,构建环河湖生态缓冲带;加强建筑控制线管理,实施木兰溪及干流两岸建筑退距工程。强化水生态保护,上游封山育林,中游退耕还林、退田还草,下游保护荔枝林和生态绿心。流域内全面禁止新建水电站、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项目;工业园区外严禁审批工业企业项目,沿岸食品加工等污水排放企业逐步退出或搬迁;将木兰溪干流两岸1公里和汇水支流两岸500米划为“禁养区”等。

  坚持以水定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限制高耗水项目落地企业进驻,主动淘汰一批投资大、税收高但高耗水项目。同时,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借水兴业,打造经济高地。拓展城市空间,依托木兰溪系统治理,连片推进莆阳新城、木兰陂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同时规划了兴化湾南岸、仙港等一批工业园。上游仙游县获评“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下游城厢区、荔城区,原是水患频发地,现在鞋服产业蒸蒸日上。2018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达2242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人均生产总值增加近3万元。

  传承创新,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管理体系

  木兰溪能够从“水忧患”走向“水安全”,继而迈向“水生态”,推动“水经济”协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莆田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才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奋斗目标。

  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20年传承接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定力。

  深化河长制。莆田实行了流域双河长,增设县乡党政主官为木兰溪第一河长;实行河长日,将每个月20日设为河长日,规范河长常态化履职;建立“智慧河流”平台,企业河长认养河道,成立乡愁河长、校园河长等350支民间护河力量。

  探索生态补偿机制。2017年出台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形成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据统计,近年来莆田市每年为上游地区仙游县筹集6000万元左右生态补偿金,用于集中防治水污染等,使木兰溪上游和东圳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建立“执法+司法”生态保护机制。立法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拟订木兰溪流域水安全、绿心保护等条例。司法衔接,同步设立公检法河长制工作站,成立流域环境保护警务队,征收生态修复保证金。执法联动,公检法、农林水、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执法。

  实行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出台《莆田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相关评价考核体系;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办法。

  创新投融资机制。莆田市整合了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经营性资产,重组了一个总资产百亿元的水务集团;探索公私合营的木兰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水质考核模式。同时,允许“将木兰溪治理后纵深2公里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继续专用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等。

  党建引领,汇聚木兰溪治理持久力量

  莆田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汇聚起全市上下治理木兰溪的热情和力量。

  夯实组织战斗堡垒。木兰溪治理伊始,莆田就以项目为单位,创建了“党支部+指挥部,推进项目加速度”模式,每个工程项目都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围绕项目攻坚的每个节点和难点,组建征地拆迁等党小组、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引导党员主动承担最复杂最繁重的任务,以木兰溪治理成效检验广大党员的初心使命。目前,全市共在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135个、党小组212个,在美丽莆田建设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发动党员攻坚克难。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机制,集结优秀党员干部参战木兰溪治理等项目,仅近三年就选派了3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他们坚持领导赴“前线”、干部下“一线”、党员上“火线”,开展住村夜访、争先创优等活动,带头爬坡过岭,示范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木兰溪治理。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建立了“一线考核”“巡回蹲点考核”等机制,推行“典型工作法”,开展了“十佳护河使者”“十佳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作为。同时,对工作不力、作风漂浮的干部,给予调整处理。

  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不动摇

  木兰溪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效,归根结底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不动摇,深入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的结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绿色发展实践的根本遵循。莆田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充分调动起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全域系统治理木兰溪,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全面系统治理是推进绿色发展实践的科学道路。立足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寻求科学正确的治理修复之道和保护办法。治理过程中既要考虑防洪治理,又要考虑生态保护;既要考虑水利设施安全适用,又要考虑和谐景观;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民生需求。

  创新体制机制是助推绿色发展实践的重要保障。木兰溪系统治理取得的每一次进步、生态保护的每一项成果、高质量经济的每一年发展,都离不开精准科学的施策与体制机制的创新,如河长管河模式的创新、打造安全生态水系的创新、搭建综合执法平台的创新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突破、水资源资产化的新路、水源地保护共同执法等。

  两手发力是推动绿色发展实践的有效途径。莆田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就充分发挥了政府、市场两只手的力量,并在木兰溪治理中产生了良好效果。一是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二是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水务产业一体化格局。

  为民情怀是驱动绿色发展实践的精神力量。莆田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都不放弃对木兰溪的连续治理和对生态环境改善保护的坚守,持续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标签:兰溪;莆田市;莆田;治理;木兰溪治理责任编辑:陈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