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下城天水街道:三部曲跑出垃圾分类“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04-29 10:44:2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王逸群 张婷婷 夏大双

  浙江在线4月29日讯(记者 王逸群 张婷婷 夏大双)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对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领跑的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来说,这种时尚更为快速、深入和彻底。

  辖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9万的天水街道,是杭州市典型的老城区。小区老旧无物业、商户聚集难管理、人流较大垃圾多,为垃圾分类增加很大难度。然而,天水街道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实现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三率100%,并入围2019年浙江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名单,获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2019年度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胜街道,而天水街道的灯芯巷社区也被评为了优胜小区。

  天水街道早谋划、早动手,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从2017年开始,天水街道便开始谋划启动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街道围绕“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垃圾分类目标,通过撤桶并点、集中攻坚、定时定点三个阶段,坚持“志愿、自治、智能”,让人人“动起来”。

  眼下,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纵深推进,人们文明生活习惯的逐渐强化,垃圾“随手分”,正成为天水居民们健康生活的新时尚。全民总动员,也让这场“绿色革命”跑出了“加速度”。

  推行垃圾分类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下城区人大代表、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朱雅仙深有感触地说:“改变人的习惯最难。”

  灯芯巷社区共有38幢居民楼、1570户家庭。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初期,社工与企退人员、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一起到每个楼道发通知、挨家挨户上门告知、竖指示牌引导到规定的投放点……这样的工作,灯芯巷没少做。“要让居民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分,以及怎么分;垃圾投放点为什么要减……”朱雅仙说。

  原先走进一个社区,每隔几步就会“偶遇”几只垃圾桶。每到夏天,混合投放的垃圾桶总能飘来阵阵异味。久而久之,老百姓对于垃圾桶也敬而远之,往往是趁着没人的时候,将打包的垃圾一并扔进桶内。

  如何突破垃圾分类的第一步,有效管理,有效监督?撤桶并点,是天水街道迈出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撤桶并点是将大量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专门的点位,这样的做法可以实现分类垃圾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定时收集。

  为了培养群众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天水街道从群众基础较好的灯芯巷社区开始改起,根据楼幢分布情况和距离远近,按照200米半径范围或200~300户的覆盖面设置一个垃圾投放点。将社区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投放点,确保每个楼道单元居民都能方便投放。

  从2019年3月20日起的1个半月时间里,撤桶、并桶、减桶“三步走”一气呵成,灯芯巷社区按照成功一片再推一片的模式,将全部44个垃圾投放点缩减至6个集中投放点。撤桶并点后,按照规定时间,清运车辆定时清运,生活垃圾收运车通过定时巡回收集生活垃圾;有机易腐及餐厨废弃物由具有清运、处理资质的公司专项收运,实现垃圾减量分类。

  “万事开头难。虽然我们早就在酝酿撤桶工作,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担心过不了老百姓这关。”天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永兵坦言。

  一开始,垃圾桶减少,好多居民也挺高兴——夏天楼道门口的小虫子变少了。但楼层前的垃圾桶变少了,意味着居民扔垃圾就要多走一段路。为此,社工对全社区38幢居民楼1570户家庭开展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和对接,并把宣传手册送到居民们手中。

  “原来每个楼道前都放置垃圾桶,有时会产生异味,有时垃圾桶装满溢出,还会引来流浪猫、狗等动物。”居民吴爱华说,如今环境更加整洁舒心了,居民也慢慢养成了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在灯芯巷社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其余6个社区也纷纷学习跟进,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撤桶并点工作。全街道小区垃圾投放点由407个撤并为62个,总体撤并率接近85%。特别是有着近3000户居民的戒坛寺巷社区,更是将垃圾投放点从87处撤并为9处,撤桶达到了90%。

  攻坚——100天誓夺生活垃圾分类百分百

  “嚼得烂的是易腐垃圾,嚼不烂的是其他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物,猪吃了会生病的是有害垃圾。”这是天水街道为垃圾分类自创的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口诀。如今,在天水街道,不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小商小贩,又或是武林商圈商场内的商家,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

  天水街道抓住下城区人大常委会宣传贯彻《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现场会在灯芯巷社区召开的有利契机,制定了一个新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力争实现10%的小区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时,会有垃圾专管员进行指导。同时,公共区域100%施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目标既定,如何实现?在已有的撤桶并点的基础上,天水街道搭着全市垃圾分类的东风,开启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自治,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集中攻坚行动。”天水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说。

  去年8月27日,天水街道“奋战100天誓夺生活垃圾分类百分百”专项行动攻坚战在仓桥、胭脂新村、环北新村社区正式打响,将执法力量融合进社区网格。在两周时间内,领导班子分片包干,机关干部和执法力量下沉支撑,社区工作者全员上阵,党员骨干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高标准、高要求全面推进攻坚。在早晚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开展“签订一份分类承诺,练好一个开袋动作,守牢一个投放阵地,坚定一股必胜信心,培养一种习惯养成”为内容的“五个一”集中攻坚行动,形成“社区主场、书记主战、党员主动、志愿先行”垃圾分类自治模式。攻坚期间,垃圾分类得到了“两代表一委员”们的关心和支持。人大天水联络大组密切关注垃圾分类工作,代表们运用“贴心城管”APP,通过“人大监督”版块积极反映问题建议,监督垃圾分类工作。政协天水活动小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委员们深入社区,实地踏看街道垃圾桶减量和垃圾分类具体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以灯芯巷社区为例,为了让人人知晓,社区对所辖38幢居民楼1570户家庭组织了多轮上门对接,入户指导垃圾分类,并实施“787”志愿劝导行动,即每周7天时间,早8点左右和晚7点左右,各安排志愿者进行一个小时的集中劝导,现场开包验收检查,对分类不达标的居民面对面更正,对不理解的居民耐心劝导。而对于受居民商铺和外来垃圾投放影响大的武林路江山弄集中投放点,社区更是延长劝导时间,变“787”为“127”,即一天12个小时,7天不间断进行志愿劝导。

  与此同时,天水街道还排出一张垃圾分类“作战图”,融合科室、社区、执法及志愿者力量,全部下沉网格,由街道纪工委组织纪检干部、作风效能监督员定时定点、分组分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责任落实。街道班子成员带头做好示范,在早上7点至9点、晚上6点至8点两个时间段,定时定点担任“桶长”,现场参与“开袋”行动。

  灯芯巷社区江山弄1号的“桶长”程明亮说,经过宣传,大部分人也都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都很配合。“但很多人不会分,有人会觉得麻烦,甚至还有个别人抱怨的。但看到我们每次都要帮他们把垃圾从袋子里拿出重新归类,甚至下大雨时志愿者们都坚守岗位,一些居民就会觉得不好意思,渐渐地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靠着“面对面、手把手”的“硬刚”方式,如今,居民分类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一些居民坦言:“每天有人盯牢,年纪这么大还蹲在那儿帮我分拣,面子挂不住,不分难为情。”

  共治——

  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

  百姓自己的事

  走进仓桥社区平安居小区的大门,两处整洁美观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格外亮眼,墙上还贴着生活垃圾分类简化细分表。生活垃圾投放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早上6时30分至8时30分,晚上6时至8时。

  “除了这两个时间段,其余时间集中投放点是关闭的。”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在投放时间内,志愿者将专人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每天投放的垃圾由直运下城公司成立的小分队专门负责收运,确保不产生异味。而在投放时间外,投放点的摄像头也会记录一些不文明丢弃的行为。

  去年10月底,天水街道全面实行定时定点投放。设置“每天两次,每次1~2小时”的投放时间。期间,每个投放点还配有一名检查劝导专职志愿者,监督居民破袋投放垃圾。“剩饭剩菜倒进绿桶,垃圾袋丢进黄桶。”当看到居民没有破袋投放,志愿者就会提上这么一嘴。

  66岁的党员志愿者朱福兴就是其中之一。傍晚6时多,他正站在垃圾投放点旁,用夹子打开居民们的一个个垃圾袋,确认垃圾分类是否正确。老朱自豪地说,去年6月开始至今,平安居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他的带领下,老伴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为了让更多人主动分类,天水街道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奖励。在一些社区,若在投放时间内正确完成垃圾分类,社区就会为居民计算积分。用积分作为垃圾分类的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纸巾、毛巾、香皂等常用日用品。积分多的还能兑换华为P30手机、新加坡双人5日游等大奖。

  归根结底,垃圾分类无论是撤桶并点,还是定时定点,最终能够真正成功,都要依靠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为取得更多居民的支持,天水街道创新提出“1+1”的工作理念,通过以人带户、以户带楼、以楼带网、以网带社的方式,聚沙成塔,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分类,学会分类。

  随着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耄耋老人、青年居民也都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100多家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单位的党员、社区在职党员、民兵预备役骨干等也加入进来。环北新村社区武林路458号小区居民张其兴老人在投放垃圾的时候,看到周边条件差,还没有装好洗手池,就和邻居俞大伯一起想办法,利用水桶和水龙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洗手设施放在垃圾投放点。每天,他们都会拎桶水倒在里面,让居民破袋投放后能够方便洗手……

  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出理解和配合。有家庭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学习和商讨如何有效进行垃圾分类。

  当下,天水街道还在探索新的办法——拆袋。“过去居民们在家把垃圾分好丢在桶内,志愿者还要破袋进行二次检查,我们发现这样还会存在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情况。”张永兵说,现在要求垃圾“拆袋”,是否分类到位一目了然,可以更好地帮助居民逐步养成习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垃圾分类真正变成居民自己的事。”

  “我们把垃圾分类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美丽的事、简单的事,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和一种文化。”天水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市民的素质。接下来,街道还要从各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生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风尚。

  

标签:垃圾分类;天水街道;垃圾;居民;生活垃圾责任编辑:庞舒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