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浙江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相关指示精神,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宗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在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浙江推行“党建+”模式,基层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各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一线红色拉风人。
浙江在线推出“浙江拉风人的红色故事”系列报道,讲述浙江一线拉风人的故事,平凡的个人活跃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中,弘扬拉风红色精神,展现浙江人日益富足的精神风貌,充分彰显浙江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道德之美、风尚之美。
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文/王同文)王伟军一个有着许多头衔的普通人,从平安巡逻队队长、老年协会会长、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夕阳红歌唱队队长、爱心便民服务队队长、爱心豆浆坊负责人、义工志愿队队长、再到“四桶争功”宣传队队长、人民调解员……这10年间,王伟军在社区里做起了数十个志愿服务项目。现如今,爱“管闲事”的王伟军还管起着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王伟军出生于1953年,目前是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王伟军工作室负责人。自2012年起,王伟军接触志愿者工作,近10年来,他多次获得宁波市、海曙区优秀志愿者,海曙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整合志愿者资源 成立同名工作室
2016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王伟军接触到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他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总结,他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降低分类质量,仅凭志愿者个体难以推动分类工作,需要有组织、有针对地将志愿者资源进行整合。2017年,在王伟军的指导下,社区一位老太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自编自导了《四桶争功》快板节目,节目效果和王伟军的热情感染了众人,他的身边团结起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此为契机,王伟军萌发了成立志愿者服务个人工作室的想法。
2021年4月,“王伟军个人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工作室共有成员36名,其中固定志愿者24名,平均年龄65岁,是一批热衷公益事业、愿意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的人,多由退休老人和高龄党员组成,是海曙区第一家以垃圾分类工作为主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室,立志从服务本社区开始,探索优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模式,向周边社区推广。
利用群众基础 为垃圾分类贡献党员力量
“过去我是调解员,群众基础深厚,这是我做垃圾分类工作的优势。”王伟军日常会带领工作室的其他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入户引导、桶边督导等活动,有时城管队员在执法时,工作室还会联动社区专职社工开展普法活动。说起社区的第一张垃圾分类罚单,王伟军至今记忆犹新。2020年《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当天,城管在巡察时就发现了一位居民的违规行为,并对其开出了一张20元的罚单,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该居民认错态度良好,当场重新分拣。事后,王伟军深刻反思,居民配合态度良好,说明前期的宣传工作已经起到作用,在具体的管理、执法中应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手段,真正通过教育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于是他向城管局提出“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处罚”的想法。
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已有明显好转,但王伟军坦言,高龄老人和年轻的外来务工者由于生理因素和作息问题,仍是工作室重点关注的分类“后进者”。王伟军认为,通过宣传,人们都已经知道要垃圾分类、分类方法,但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要做好分类工作,前提是要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分类观念。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群体开展走访、帮扶活动,通过垃圾分类工作,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回顾这些年的志愿活动经历,王伟军说“自己是在做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作为党员更要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唯其如此,才能以始终如一的劲头不断将志愿活动做下去。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