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南湖区凤桥镇凤南公园内的凤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起了“烟头不落地,环境美十分”活动,村民踊跃参与。通过烟头换鸡蛋的方式,凤桥调动起村民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改善城镇环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兑换标准是每10个烟头换1枚鸡蛋,每30个烟头换4枚鸡蛋,每50个烟头换7枚鸡蛋,每人次活动期间最多可兑换50枚鸡蛋。
记者发现,活动期间,每天来兑换的村民还真不少,大家都有序排队,由现场工作人员清点好烟头再进行兑换。他们有的是自己捡拾的烟头,也有的村民捡拾后让家中老人代为兑换鸡蛋。
王新飞特意带着儿子一起在自己所住的小区凤南景苑里捡烟头。他对乱扔烟头行为很反感,觉得这个活动挺好:“捡烟头的过程中,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换鸡蛋,也在潜移默化中从小就给孩子树立起文明理念。”
村民们捡起的不仅是烟头,还有农村新风尚
凤桥镇党委书记王国松说,文明创建搞了许多年,但怎样真正调动每个人,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积极性,还是遇到一些难题。通过烟头换鸡蛋的实践,看到了在农村文明创建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当,农村新风尚还是能做到深入人心的。
为什么选择从捡烟头做起?凤桥镇相关负责人说,长期以来,在农村乱丢烟头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认为:不就是一个小烟头吗?农村天地广阔得很,没必要像城里那么讲究。即便媒体曝光、批评教育、罚款等手段齐上阵,仍有村民改不掉乱丢烟头的坏习惯。烟头换鸡蛋,用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推动他们自愿去参与、自觉去改变。
“也有人问:这个成本太大了!我觉得不大。就看账怎么算。你看,平时号召很多人上街苦口婆心去规劝,收效不大。所花去的人力物力本身就是成本。现在,烟头换鸡蛋的做法,起码有三重效应:首先是家喻户晓的广告效应,因为有农民看得见的最现实的利益,让他们愿意去尝试;其次是无声的文明宣导效应,它告诉大家,烟头乱扔是不对的,要捡起来;三是习惯养成效应。很多时候是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烟头捡得多了,环境干净了,日子一长,也就形成不乱扔的习惯了。”凤桥镇党委委员陈亚其说。
这个变化在老烟民付林发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他举起手中的一袋烟头说:“这样一袋,我捡了整整一个上午,还是很累的啊。我决定以后不乱扔烟头了,一方面破坏环境,另一方面捡烟头确实很辛苦。”
所以说,烟头换鸡蛋,事小意义大。表面上看,凤桥用烟头换的是鸡蛋,但真正要换的其实是提升村民文明素养的良好行为。
烟头换鸡蛋引发的文明创建思考
凤桥镇从最普遍的乡村陋习“开刀”,用最“土”的办法解决“老大难”问题。活动开展半个月以来,凤桥街头的烟头明显“销声匿迹”。一个鸡蛋推动了全镇环境面貌的改善,促进了文明创建工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据凤桥镇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凤桥镇各个村的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烟头置换的内容日益丰富,有的换鸡蛋,有的换大米,有的换图书,这一方面促使更多村民加入到捡拾烟头的行动中来,进而形成治理乱丢烟头现象的群众合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正向激励引导村民树立文明理念,养成文明好习惯,并提升对禁烟、控烟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激发村民参与文明创建。为让文明乡风吹进寻常百姓家,让文明习惯成为村民的日常自觉,凤桥镇还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基层治理细胞,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文明镇的做法给当下的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创建留下许多启示。
启示一:文明创建归根结底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唱主角”。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推出一些成本低、覆盖面广、易于被群众接受的管用办法,构建起文明城市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启示二: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富起来的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乡村振兴的主角是农民,乡风文化的滋养为新时代的农民提供文化自信、精神动力。滋养乡风善于引导村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在交往礼节、礼貌用语、守时守约、尊老爱幼、遵守公德等方面,践行村规民约,做文明守法新农民。
启示三:文明创建需要有创新的工作方法,增强创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要鼓励用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