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募捐迅猛发展。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成为不少确需帮助的人选择网络募捐的理由。
然而,在网络募捐平台,真伪信息难辨,诈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一次次透支着社会爱心,也对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提出挑战。
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1月,所谓的“知乎女神”童瑶炮制“鸡汤文”,又注册另一账号扮演患病女大学生“ck小小”,然后上演起双簧苦情戏,骗到15万余元爱心款。被网友拆穿身份后,选择投案自首。
类似的通过网络募捐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为规范网络募捐运转,民政部于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两项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尽管两项行业标准对网络募捐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仍不时出现一些问题。
2017年12月底,“同一天出生的你”众筹项目刷屏朋友圈。按照“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设计,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信息后,系统会出现一位与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儿童。此时,网页会鼓励网友向这位贫困儿童捐款1元。该募捐引发不少人参与。不过,有人质疑该活动涉嫌诈捐。有网友发现,一些贫困儿童的资料互相矛盾,有的生日日期不存在,有的生日有好几个,甚至大多数小朋友的理想都一模一样。后经民政部门调查,此次募捐活动涉嫌违反了慈善法有关募捐信息发布的规定。
平台审核有待加强
记者梳理发现,诈捐事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不管是募捐信息还是善款用途,都涉及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
在实际中,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工作如何?记者选择了两家平台进行调查。
在一家筹款平台,记者了解到,发起筹款需要提供三部分材料:患者与患者本人身份证合照,成年人需提供身份证,未成年人可提供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收款人的银行卡信息,收款人与患者的关系证明;近半年内加盖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原件。
之后,平台会对筹款者身份、所患疾病、收款方信息等内容进行核实,但医保、商业保险等内容仅作为增信补充。
在筹款页面下方,记者看到平台的声明: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提示您了解详情后方可进行帮助。
如果筹款完成,筹款人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填写提现申请并提交,提现申请通过审核后会进入24小时的公示期,如果在公示期内没有人提出异议,筹得的善款会于公示期结束后1至2个工作日打款。
由于互联网募捐平台近期广受关注,该筹款平台近日曾发布声明称:为维护安全诚信、健康有序、清朗积极的网络环境,对于出现大量不实传言转发的项目,系统将自动暂时中止其筹款。对于涉嫌编辑、散播筹款平台及相关个人求助项目虚假信息的组织、个人,我方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记者又联系了另一筹款平台的客服人员。客服人员称,网友在该平台发起筹款时,需要填写筹款的内容,也可以上传图片。同时,筹款人需要提供患者的身份证件、诊断证明等材料。
在审核方面,这名客服人员说,平台会进行严格的医疗审核和身份审核,其中医疗审核由执业医师来完成,身份验证会直连公安机关计算机系统进行身份证验证核实。同时,平台还会与患者主治医师联系,确认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另外,线上项目有第二层保护捐助方的实名证实及举报功能。
关于提现环节,这名客服人员介绍,在发起筹款之后可以随时提现,筹款要用于患者治疗,但不强制要求求助人出具费用清单。
公众评价褒贬不一
网络募捐发展势头正盛,民众对此怎么看?
“网络募捐平台确实能让困难的人得到帮助。”上海某大学大四学生陈静对记者说,去年,她曾经发起过一次网络筹款。
陈静的姐夫去年突然生病,家里的劳动力一下子没有了,但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面对这种情况,陈静就帮姐姐在一家网络募捐平台上筹款。
“这个平台的使用还算比较简单。首先编辑文字发布到平台上,输入一些基本信息,然后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医院病历证明等,接着发布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软件。”陈静说,在各方的帮助下,我们共筹得8万元,解决了姐夫一大部分的医疗费用,他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捐款的好心人。
不过,陈静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就审核而言,只要提交平台需要的资料就可以通过审核,平台不会去实地审核情况是否属实。而且,有些人提交的病历虽然是真的,但是筹到款项的实际去向审核并不是非常严格。”
“另外,就我个人而言,平台手续费还是挺高的。”陈静说,筹到的钱款一般需要通过平台提取,平台会相应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她认为,平台既然收取了手续费,就应该去实地考察情况是否属实,不能只收手续费却不负责任。如果这种问题长期存在,大家可能会不信任网络募捐,最后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帮助。
在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的李冉,对网络募捐平台的评价是负面的。
“我有一个同学就有诈捐的嫌疑。她婆婆生病需要做手术,费用大概要十来万元,于是就上网络募捐平台筹钱。她家经济情况我是知道的,根本没有到募捐这个地步。后来,我就问她为什么要募捐,她说他们两口子确实攒了十多万元,但那是准备用来买车的。”李冉说。
李冉告诉记者:“听到这个说法后,我觉得不能接受。之后,我就很少去看关于网络募捐的信息,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利用别人的善心捞钱。”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