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投资成为热点(资料照片)
“林权投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据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项目经理朱庆介绍,伴随着交易所成立两年来,这一感受是越来越深刻。“最早是温州商人捷足先登,然后全省各地都陆续有企业家开始投资。”朱庆说,随着大量民资的介入,无论是经济林、花卉苗木,还是用于旅游度假、生态养生的,现在想找到合适的上规模的林地已经越来越难。
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自从林地确权发证后,国家允许林地进行合法流转,集体林权也破天荒对民资开放,随着后续国家扶林政策的陆续出台,林权投资将会吸引更多的浙商参与其中。今年2月1日,《浙江省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出台,更是为林权投资规范运行提供了基础。“投资的资金越来越多,林地价格也越来越高,华东林交所在成立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业务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朱庆说,未来会有更多的浙商进入到林权投资中来。
温商捷足先登进军林业
“随着实业利润率的下降,林业产业开始受关注。林权投资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朱庆介绍说,受过去定价过低等影响,现在林权的溢价正变得异常迅猛,以交易所处理过的两块林地为例,从2010年到2011年中,江山市的一块林地拍卖时涨了50%,这样的涨价,在其他林区经常发生。
嗅觉敏锐的温州人无疑是最早发现林业投资价值的那一批人。华东林业交易所工作人员透露:“2010年交易所刚开张,第一波客人全是温州人,他们拎着钱就说要跟我们合作,要我们介绍林地客户。”
正是看到了温州商人的投资热情,2011年10月15日,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在温州举办了丽水市生态林业投资项目招商推介,向庞大的温州民间资本抛来了绣球。朱庆回忆说,温商参与热情之高超出预想。推介会前,就有五十多个温州老板提前预约登记。现场大厅更是座无虚席。一些心急的老板等推介会一结束,就驱车赶往丽水的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
据温州当地媒体报道,在中越边城凭祥有不少红木家具交易市场,其中不少由温商开办,他们不仅办市场,还在当地承包林地,有温商在当地承包试种黄花梨,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除了在国外的温商,在国内温商投资林业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不乏行业巨头。
2011年,人民电器集团首期投入2000万元,从南方地区和加拿大引进红豆杉共200万株。种植的林地选在乐清牛鼻洞村的两千多亩荒山上,租期50年。正泰集团同样对进军林业充满信心。该集团工作人员张帆介绍说,该集团于去年在安吉购得500亩林地,主要从事有机蔬菜生产,这仅仅只是开始,目前正在做前期测试,一旦效果显现,将会扩大投资力度。服装企业也打起了林地的主意。从事服装生产的森马集团此前便租赁了瓯海泽雅龙头村的200亩林地20年的使用权,大规模种植瓯柑,并注册商标开发后续产品。
政策鼓励激发投资热情
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精神出台后,各项政策性补贴吸引大量开发资金。如丽水对林业投资有各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签订流转合同,并且经营林地面积超过200亩的规模经营主体,允许按经营面积3%~5%的比例在经营土地范围内建设农家乐、林家乐、生产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
“林权抵押有贴息,林业龙头企业、五星级农家乐都有补贴。这些补贴加起来,数额不菲。”伴随着实业经济的这些利好政策无不刺激投资商的神经,尽管国家林改政策始于2008年,但林业投资热度一直延续至今。“国家启动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势必会成为大家争夺的新领域,如果是懂行的人管理、品种组合好,每两年的正常投资收益,都会在30%以上,这比普通工业企业高得多。”朱庆说道。
很多林业加工企业更是看到了林地资源这一巨大财富,永康一家著名门板生产企业董事长徐总就委托华东林交所寻找求购万亩以上的用材林基地,欲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随着木材价格增长和林木自然生长双重效应,所投资的林地价值在未来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现在欧盟对林产品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了,要求有绿色环保认证,最常见的就是FSC认证,未来可能还会增加碳排放指标。现在宜家等企业来国内订购产品的时候,都要求供货方要保证所用木材必须有FSC认证,“我上个月就促成了一家汕头家具企业通过我们平台采购了浙江丽水一家林木企业的板材,全部符合认证。”朱庆表示,下一步的投资热点肯定会延伸到绿色经济上来。
从林业扩展到现代农业
林业投资其实只是浙商投资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商在寻求新的投资方向中已开始在一些农牧资源丰富的地区从事经济作物、牲畜养殖及深加工发展,成为一些浙商转型的新趋势。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商投资现代农业经历了从简单涉足农业生产到全线开花的过程,不仅涉及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生产领域,还延伸到服务领域,从农机、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到农业观光、绿色旅游以及农产品物流贸易等领域。
绿城集团与嵊州市签订了嵊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投资意向书,计划培育4个单体面积超5000亩、单体投资超3亿元,一二三产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浙江盾安控股集团大手笔竞得了位于江西进贤县的军山湖32万亩水面20年的独家经营权,这里以出产清水大闸蟹而闻名。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浙商投资农业总量和规模逐年攀升。2011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企业达到253家,投资超亿元的16家。在蔬菜、水果、畜牧、种业等行业内近年来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也不断增加。如风投九鼎5000万元入股浙江青莲食品,用于青莲食品经营体系的优化完善,包括高端产品基地建设、“膳博士”品牌升级和行业整合。
“浙江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企转而投资农业项目,主要原因就是其中潜藏着巨大商机。”宁波商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比如玉米,一些深加工后的产品附加值将比玉米原粮增值许多。玉米每吨的收购价格不到1500元,若是加工成玉米汁,每吨售价立即超过3000元。据省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陶相明介绍,不少绍兴人在东北种植大米等粮食作物,然后又销往绍兴,他们也是看中其务农商机。利润和政策给了众多浙商选择投资农业的理由,那么农产品长期看涨的态势,就更加坚定了浙商的投资信心。
浙江巨科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胜芳,在今年初投入500万元接手了浙江乐清一家养殖场开始养猪。电气老板养猪,一时成为热谈。但在猪肉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养猪与做电器两者间的利润比较一览无余,引得不少企业进入了家畜养殖行业。对农业的投资“不单单只是粮食领域”,一旦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企业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意味着会展现更多的投资机会。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浙江民营企业频频投资农业,使得他们的企业与传统的农业企业相比有了更高的起点。尽管利润并非如不可再生资源矿业那样丰厚,但在有着长远规划的农业领域,浙商们仍然可以收获很多。
-记者手记
投资难
但肯转型仍大有可为
2012年,不但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是极其难过的一年,而且对于浙江的企业家而言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增速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恶化带来的订单下滑,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给浙商的经营和投资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不少中小企业的浙商开始收缩战线,但也有不少浙商大胆创新,寻找以新型农业、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投资机会,果断出击,同样收获良多。
记得在前一段时间采访银行信贷时,多家银行也表示,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他们对敢于大胆创新的浙商依旧会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银行如此,创投也如此。正如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说的那样,2012年好的行业和项目确实不多,但还是有一些项目可以投资,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无论是新型农业,还是新兴服务业等,都是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方向,未来的盈利预期无疑是非常可观的,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才敢于投资,同时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浙商已经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精神的概念。”不少人这样评论浙江的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一直以敏锐的投资眼光闻名于世,从温商的频频出击,到省内其他企业家纷纷跟进,浙商的投资步伐虽然有所减缓,但始终没有停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浙商既然能在艰辛的历变中取得成功,那么也一定可以抓住创新这个创业使命的核心,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继续大显身手,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