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出人意料,而作为今年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履任后的首份重要文件,其能否引领中国走出“中央年年抓,三农问题年年出”的怪圈则格外令人关注。
尽管近年来农村改革成绩斐然,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亦连续增加,但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仍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如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农村空心化等,且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和城镇有相当差距。
不过,专家和行业人士认为,中国领导层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已毫无异议,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已触及三农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意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一种更为“市场化”的途径,相较之前的强调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效果料更好,期货市场亦将长期受益。
“这次(一号文件)比较有含金量,跟以前的强调硬件是不一样的,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建立产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张昭新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除了把粮食安全继续摆在首位外,最值得关注的是土地经营权、承包耕地准入制和土地确权等体制机制创新,并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张昭新看来,此前中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更多是通过财政倾斜等行政手段或者加强基础设施以及科技等硬件投入,而2013年一号文件中透露出更明显地利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效果令人期待。
不过,在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冲击下,能否真正解决承载过多历史欠账的三农问题,最重要的还在于上述新举措能否得到“落实”。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历史欠账尤为沉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令农业农村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均流向非农产业,而此前国家更多通过公共财政渠道向农村倾斜的方式没法根本扭转农业的弱势格局。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周五在国新办发布会亦强调,中国农业问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从中国国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还有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以及粮食安全等挑战。
“从输血造血的角度而言,财政倾斜的方式没有根本扭转格局的作用,市场机制是最基础的,改变要素配置方式是根本之举,这次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这个方向。”张昭新坦言。
专家并强调,如果今年的一号文件真能贯彻落实,三农问题解决可能会有个加速过程。
中国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91亿斤(58,955万吨),实现“九连增”,在九年时间里累计增产3,177亿斤。
期市或长期受益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多强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的市场化方式解决“三农”问题,其效果令人期待,对中国期市而言亦长期利好。
格林期货高级研究总监李永民称,一号文件对中国期市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并没有很直接的影响,但对期货市场发展的长期影响却是相当值得关注。
“一号文件支持规模经营并允许土地流转,对期市必然产生长期影响,因为规模经营的主体必然需要利用期货市场来对接,并规避风险,对期市发展是一个机会。”他称。
他并表示,一旦庞大的中国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化,必然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效率,但经营风险也将随之体现,期货市场的功能亦将凸显。
不过,市场人士对于今年一号文件中继续坚持并完善粮棉油糖等农产品收储机制有所诟病,他们认为,目前运行中的粮棉油糖收储机制实际上部分扭曲了市场,并有间接推高国际价格之嫌。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坦言,“(一号文件)比我们之前想象得温和一些,之前我们最关注的是收储政策执行今年是否会有调整,但结果还是坚持原有的收储政策,可能国家觉得不能走得太快。”
很多市场人士都提到,目前执行中的收储政策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如果能采取补贴的形式可能对市场的干扰更小一些,且符合国际惯例。
今年一号文件称,中国将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周五表示,中国适量进口谷物进行补充是必然的,适量进口可对价格起到稳定作用,对国内外市场都有好处。
----中国政府今年将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其价格水平,其中稻米最低收购价较去年提价7.1%-10%,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外交人士周三表示,欧盟将对中国制造商的某些种类钢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此为欧盟二度对其指控中国的不合法补贴政策进行反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张长富周四称,去年其会员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8.22%,钢铁主业仍是亏损,预计今年钢铁业运行环境好于去年,但仍面临需求增长平缓以及产能过剩等严峻挑战。
----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周三发布报告,预计2013年石油需求增长4.8%至5.14亿吨,这一增速将高过去年。中国发改委公布,2012年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3%至25,080万吨,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13%。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