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甫一出现,便受到全社会的热捧。2013年初,这股“光盘之风”刮进了仙居县官路镇中心小学。近日,记者来到该校,发现“低碳文化”已根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中。
吃完饭后,孩子们的餐盘干干净净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官路镇中心小学实施了错时放学。当天上午10点50分,最早放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带领下有序地来到食堂,排队打饭。当天的午餐,是米饭配番薯面烩大白菜和红烧肉。
“我要瘦肉多一点”、“我不要番薯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喜好打好了饭菜。
11点10分左右,一、二年级的孩子们都打好了饭菜,在餐厅里找到贴着自己名字的位置后,拿起勺子、筷子,开始享用午餐。随后,他们的班主任才去打饭,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
速度快的学生,不到10分钟就吃光了餐盘里的饭菜。有的甚至连一粒米都没剩,汤都喝了个底朝天。
饭后,孩子们都自觉地将餐盘和碗筷分别放入餐厅门口的收纳箱,有剩饭剩菜的,倒进一旁的泔水桶。
由于食堂位置有限,让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稍稍错开时段在餐厅就餐,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则打饭去教室。五年级二班的吴怡欣早早地和一、二年级的孩子一起吃了午餐。因为她是学校“绿色小卫士礼仪岗”的一名成员,她负责在餐厅门口的收纳箱旁站岗,除了观察“光盘”的情况,还要督促同学们把餐盘和餐具分类放置,并把剩饭菜倒入泔水桶。而餐厅里,还有一些“小卫士”负责就餐纪律。
曾经,吴怡欣是个挑食的姑娘,遇到不喜欢的豆子、苦瓜等蔬菜就倒掉。“现在遇到不喜欢吃的就让食堂阿姨少打点,然后都吃光。”她说。
以前,学校的剩饭剩菜能养10多头猪
记者了解到,官路镇中心小学每天约有500名师生就餐。午餐结束后,收纳箱里的餐盘和碗筷码得整整齐齐,相当干净。泔水桶里,只有浅浅的一层剩菜。
食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每天剩下的饭菜和汤水能装满两个大桶,每桶差不多50公斤。附近一家养猪户就来运走这些泔水,给猪作饲料,能养活10多头。“现在每天剩下的饭菜和汤水几乎没有,养猪户说一头猪都喂不饱了。”工作人员笑着说。
记者发现,校门口的显示屏上滚动着“低碳校园公约”,教学楼楼道的墙上贴满了图文并茂的低碳生活展示板,师生共同编写“低碳生活三字经”,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低碳口号、低碳园墙角……校园里处处都有“低碳文化”。
校长李伯发介绍,学校的低碳文化教育已坚持四年多,“光盘行动”倡导的勤俭节约也是低碳文化的延伸和实践平台。“少年成长期养成的好习惯会伴随他的一生。这半年多来,孩子们在学校吃饭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会体现在身体、心灵的健康成长,让他终生收益。”他说,“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