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行驶在诸暨陈宅镇棠里坞村公路上,仿佛穿行在山水长廊中。路边大棚一个连着一个,里面种着猕猴桃、樱桃、葡萄等,不时看到采摘园里高高兴兴的游人。诸暨块状经济发达,大唐袜子、店口五金、山下湖珍珠等,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地处诸暨东南部的陈宅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一直是该市有名的贫困镇,棠里坞村更是贫困镇里的贫困村。
过去的穷乡僻壤,是如何变成观光宝地的?
每天千人采摘猕猴桃
棠里坞村村子池塘边,80后的俞明均两年前种了6万多株猕猴桃树,眼下正是收获的时节。俞明均的十多个猕猴桃大棚里,几乎每个大棚都有游客在采摘。
一名6岁的小朋友一边踮着脚,一边问:“猕猴桃这么硬,怎么咬得动?”
“在家里放段时间,变软后就可以吃了。”做了两年多时间的园主,俞明均对猕猴桃可谓是如数家珍。
2011年初,经商多年的他,了解到红心猕猴桃效益不错的消息后,就回村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猕猴桃基地,并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人口近2000的棠里坞村,人均年收入1.1万元,由于村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谋生,村里的很多土地荒了。俞明均说,他种植猕猴桃的土地,就是村民废弃多年的,“猕猴桃让村里的150亩土地实现了价值,出租土地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如今,在俞明均带领下,棠里坞村已建了3个这样的种植基地,以前年纪稍大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成了猕猴桃基地的种植工人,每天领着100元左右的薪水。“在种植基地收入不低,干活相对也比较轻松,我很满意。”两年前打工时受伤的寿大伯说,“尤其是看到很多游客来采摘我们种的猕猴桃,感觉很开心。”
村里3个猕猴桃基地共有300亩,每天有1000多名游客来采摘猕猴桃,中午到农家乐尝尝农家菜,“回去的时候,每个人都拎着大包小包的猕猴桃!”棠里坞村党支部书记徐国才说,村民腰包鼓了,路灯、马路也焕然一新,“环境更漂亮,来采摘的游客也就更多了。”
生态农业搭上旅游快车
猕猴桃种植后,第二年每亩亩产可达1500公斤,第三年后稳定在1750公斤左右,一般来说,三四年就可收回成本。今年遭遇高温干旱的俞明均,正在为明年的增产四处拜师学艺。在他看来,棠里坞村每天能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离不开镇里的整体规划布局。
尽管被称为远郊生态型乡镇,但在当地市民心目中,陈宅镇仍是诸暨全市生活水平较低的一个区域。陈宅镇党委副书记俞燕认为,尽管陈宅镇工业基础薄弱,但拥有全省大型水库——石壁水库,还有浙中地区最高峰——海拔1194.6米的东白山,生态环境优良。
面对自身产业基础薄弱等软肋,陈宅镇不断寻找发展突破口,最终把目光放在“特色生态”上。那么,如何将生态转化为财富?“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突破口,将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俞燕解释说。
去年5月18日,电影《兰花香》摄制组新闻见面会在陈宅镇举行,这部由浙江青木影视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讲述了几名年轻人种茶的故事,包括棠里坞村在内的陈宅镇多个茶园成为取景地。一个月后,首届中国浙江自行车系列公开赛又在陈宅镇举行,选手们骑行石壁水库的镜头频频出现在媒体上。
无论是拍摄电影或举办自行车比赛,对提升陈宅镇知名度、提高当地生态旅游产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俞燕说,陈宅镇将着力打造红心猕猴桃基地、油茶基地、香榧基地、精品茶叶和高档苗木基地,真正形成陈宅的农业产业特色。
声音
陈宅镇棠里坞村党支部书记徐国才:
在做农业旅游的同时,我们还开展红心猕猴桃种子培育及酿酒深加工,以延长猕猴桃的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
陈宅镇党委副书记俞燕:
棠里坞的种植基地,成为吸引游客的一根纽带。陈宅镇计划在两年到3年内,红心猕猴桃基地由650亩发展到3000亩,油茶基地从现在的300亩发展到5000亩,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农业。
记者点评
采不完的水果,看不完的风景
说起美丽乡村,很多人会说,经济基础很重要,“没钱、没产业优势怎么发展?”工业基础薄弱的陈宅镇棠里坞村,依靠旅游农业,让穷乡僻壤变成了观光宝地,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俞燕跟我说:“采不完的水果,看不完的风景,在生态农业蔚为壮观之际,也是陈宅美丽乡村收获之时。”说得真好!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