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屋后小桥流水,原本是惬意的事,但对于温岭松门镇松南村南闸下游的村民来说,很闹心。因为这里的河道已经完全被垃圾覆盖,散发着阵阵恶臭。前日,村民朱先生致电本报“民情365”热线88516110反映,他家门前的小河是真正的垃圾河。
曾经
河水清澈,可洗菜游泳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温岭市松门镇松南村。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鱼腥味。
一条宽3米左右的小河从村民的门前屋后流过。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村民们都说不上来,大家称之为“官河”,南闸则曾是这条河的一个闸口。
“官河”顾名思义,就是这条河曾经是一条重要的河道。村民朱财富说,这条河很长,上游可以追溯到椒江黄岩,河流最终流经松南村汇入大海。“官河”留下了村民的童年回忆和感情。
“小时候,我都在这条河里游泳,摸鱼摸虾,河水足有一两米深,村民们都到这里洗衣服洗菜。”朱财富说,这条河是松门的排水河,也是灌溉的河流。
74岁的村民张再明,在河边住了一辈子。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条河的水是碧青的,还能停靠轮船。慢慢地,河水发臭,越变越窄,如今彻底成了垃圾河。
在河边生活了30多年的林素岳记得,20年前河水还很清澈,村民喜欢用河水,都不愿意通自来水,但是后来河水被污染了,大家只能掏钱通上自来水。
现在
垃圾堵塞,河水断流
在南闸的下游,几排崭新的楼房靠河而建,宽阔而气派。但站在河边,一股股臭味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的鱼腥味早已被这种臭气掩盖。
河水泛黄发黑,缓慢地流淌着,河面飘满了垃圾。
“这几天都在下雨,味道没那么臭。”朱财富带着记者,一路沿河往下游走。
河道就在几十米开外堵塞了,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垃圾场,塑料泡沫、垃圾袋、木板、饮料罐成片堆积。
“今天还算好,往年垃圾堵在这里,上面都能站人。去年发大水,上游漂下来死猪死猫,全都堵在这里。”林素岳指着河道里的垃圾说,因为水流不过去,下面的一段河道已经断流,长起了杂草,河道上更多的还是垃圾。
村民金菊清今年61岁,在河边住了几十年。她说:“去年,上海人到我家做客,说这里环境不好。我想着,新盖的楼房怎么会环境不好,对方说‘河太脏’,我这才知道河也是环境。”
金菊清有些无奈,她边比划边对记者说,“夏天时,蚊蝇一抓一大把,河水太臭了。”为了掩盖一点点臭味,有村民买了几块石板盖在河面之上。
追问
这么多的垃圾从何而来?
由于松南村地势低,是这条河道入海前的末端,上游一路漂下来的垃圾最终汇集在了松南村,日积月累,最终成了垃圾河。
“因为地势低,河道不通,一到台风季,我们房子周围这一片全被水淹没,上游飘下来的死猪死猫到处都是。”朱财富认为,河道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水、生活垃圾乱排放,还有就是河道无人清理。
记者看到,沿河的每家每户,都将化粪池的污水管直接排放在河中。村民们也承认,他们曾经也往河道乱扔垃圾。
“不把污水排到河里,能往哪里排呢?”金菊清说,整个松门都是排到河里的。而且松门有很多的冷冻厂,污水也往河里排。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村民们盖了新房,也意识到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他们迫切希望能整治垃圾河,而这一目标,在他们家门口戛然而止。
朱财富带着记者往南闸的上游走去,记者发现,以南闸为分界点,流经村子的河道截然不同。
上游的河道经过整治,用石块砌起了河岸,河水虽然还是浑浊的,但没有垃圾。
朱财富说,“检查组走到南闸这里,就不再下去了。我们向村里、镇里反映多次,都说没有经费,要我们村民自己出资整治。这里的垃圾又不是我们扔的,是从上游漂下来,应该政府部门来治理。”
追问
整治为何只搞一段?
记者了解到,松南村是松门最大的村,有村民3800多人。去年松南村开展了南闸环境整治工程,整治河道长度为503米,但为何南闸下游的100米的河道就不管了?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到松南村村委会主任江文连。他解释,南闸环境整治工程花费120万元左右,其中省里拨款30万元,温岭市拨款30万元,其余的资金都是村里出资。
“南闸下游100多米的河道流经松东、松北等村,是几个村庄的交界地带。以前那里是农田种水稻的,现在荒芜了,随着垃圾的堆积,环境确实不好。镇里的意思,是让我们松南村出钱治理,但地不是我们村的,由我们一个村出钱,我们心里不平衡,也没那么多经费。”江文连说,村里花了大力气整治河道,清理了3公里河道的淤泥和垃圾,但别村的河道,为何也要他们治理?
江文连表示,会继续向上级反映,要求解决这段垃圾河的问题。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