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油桶堆满了拆解场
河畔企业偷排废水,养殖场直排粪便,废油桶拆解场臭气冲天……
1
废油桶拆解臭气冲天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在上马前大村村口,即洪西路路旁停下,在一位村民指引下,记者徒步走过永宁河的一座小桥,一阵阵刺鼻难熬的臭味扑鼻而来。
“你看,臭气都是那些油桶散发出来的。”这位村民将记者带到河南岸一片宽阔的场地。这里,废弃油桶叠得像小山似的,拆解场面相当宏大。
这个拆解场离永宁河不到50米。越靠近拆解场,臭味越浓郁,记者不得不捂住鼻子前行。
“现在还好一些,再过个把月,方圆十几里都能闻到。”环保志愿者赵加杰介绍,前些日子,他从拆解场一名工作人员了解到,运来的废弃油桶若装过化学制品,臭味更加厉害,拆解中产生的少量废水,也直接排进永宁河,对河道的污染非常严重。
“废油桶拆解再酸洗后,排进河里的废水可能是致命的,对河道的生物也可能是灭绝性的,必须严厉打击。”赵加杰说。
记者看到,拆解场正在作业,一些工人在场内来回奔跑。尽管空气臭味难闻,但工人们没一人戴口罩,更没其他防护设施。
接着,记者来到桥下的水边,有近10米长的河水居然是红色的,并在草丛中慢慢分散。但记者始终找不到红色河水的源头。
2
河畔排水管密密麻麻
离开废油桶拆解场,沿着永宁河逆流而上,穿过一片小小的柑橘地后,到了一片宽阔的桃林。
“这里的哪家企业不污染河道和环境?他们要么偷排,要么直排。”桃林的主人、上马前大村村民老孙正在桃林修剪,见到记者,就主动迎上来,并热情带路到河边。说到这里的环境污染,老孙一直神情凝重,不断地感叹。他说:“现在到处在治水,这里为什么没有明显变化。”
河的对岸与洪西路之间,有好多家塑料造粒厂和砂洗厂。在长达200多米的永宁河边,从这些厂里引出来的排水管密密麻麻,有大有小。
“这些管子是排雨水,还是废水呢?”记者问。
“可能大多是排放雨水,或者用水泵抽水,但不排除有些是用于排废水。”老孙说,真正偷排废水的,还是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暗管。为此,老孙也曾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过。
站在河岸看,河水一片浑浊,像墨汁似的;河面上到处是油脂,在阳光照射下,锃亮反光。
记者看到,河中漂浮的垃圾并不多,主要是一些水草顺流而下。“最近,垃圾打捞比较及时,比过去干净多了,但河水就是脏兮兮的。”老孙说。
3
养鸭场排水沟口粪便积淀
在永宁河南边,紧挨着桃林,有个上规模的养鸭场,长方形的厂棚格外显眼。
在村民导引下,记者重点察看了养鸭场的排水沟。这条水沟仅1米宽左右,将养鸭场与永宁河连接起来。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介绍,养鸭场经常通过河道,直接向永宁河直排粪便,最近因为“五水共治”,比过去“收敛”许多,白天不敢明目张胆地直排。
从养鸭场西端出口,沿排水沟往下游走,记者看到,较低的水位还是比较干净的,水也在流动,一路看不出直排的痕迹。但是,到了与永宁河连接处,记者看到有明显粪便积淀,周围的河水比上游更为浑浊和肮脏。
“似乎有污染的企业和养殖场都向这里集中,难道这里是纳污的天堂吗?”
“我隔壁有个读四年级的孩子,曾在一次作文中写道,‘永宁河在哭泣,为什么都来伤害我。’这里的污染该下重拳整治了。”
“如果把这些厂子都赶走,对经济会带来损失,但这种污染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状况必须改变。”
……
回到上马前大村桥头,看到记者在拍照,许多村民围了上来,谈论永宁河这一段的污染情况。
4
一家塑料造粒厂开始搬迁
在上马前大村永宁河畔,最多的还是塑料造粒厂。据罗先生介绍,这些造粒厂对河道影响很大。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有时乱扔到河里,同时也存在废气污染,尤其是紧靠洪西路,时常被过路司机投诉。
“村民一直在呼吁造粒厂搬迁或关闭。”罗先生介绍,造粒厂的污染状况,引起了街道和村里的重视,已经开始着手整治。记者看到,在废油桶拆解场对岸,有家规模不小的造粒厂,厂棚已经拆除,工人们正在搬运机器。
随后,记者沿着洪西路又察看了几家造粒厂,看到几乎相同的情形:厂内比较凌乱,除了原材料堆积杂乱无章外,一些生产后的垃圾随处可见,与周边美丽的田园风光格格不入。
“希望造粒厂的整治是一个良好开端,要整治好这一带河道的立体污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记者结束采访时,罗先生这么说。
记者手记
永宁河位于台州城区的核心区块。数年前,市民对永宁河的受污现状,表示了种种担忧,追问污染源的成因。
至今,永宁河中段的各类污染状况依然存在,有些还更加严重,受污的因素也非常复杂。上马前大村只是一个缩影。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永宁河。”近年来,市政府计划打造一条“亲水观景走廊”,共建碧水穿城、两岸绿意葱茏的水景交融景观。为此,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大对污染的整治力度。但是,记者在实地走访中深刻地感受到,一边是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永宁河,另一边却有人不断地污染着永宁河。
走访中,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永宁河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还需政府部门群策群力,拿出一剂标本兼治的猛药进行综合整治。当下,提高沿岸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应成为治水的主体。
建设“亲水观景走廊”,理想是美好的,也是民之所盼,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路还很长,也很艰辛。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