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1日讯 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南段的起始点,枕水而居,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大运河是拱墅的中轴线,也是拱墅的母亲河。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共21公里,其中拱墅段为12公里。
新石器时代末期,在今上塘镇皋亭村水田畈一带就有人类活动。早在隋唐时期,这里已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至南宋时,得益于便捷的运河水运,这里更成为了各路商家的货物集散地,商贾云集,船只穿梭,成了名扬天下的“东南财赋之乡”。明清时,增设北新、夹城、德胜桥、卖鱼桥等集市,造就了蜚声海内外的“十里银湖墅”。
拱墅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共有城市河道61条,总长105公里,水域面积223万平方米。由于处于杭州市区水系的末端,全区70%的地表径流通过运河出境。
拱墅区委书记许明: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全区61条105公里河道同属运河水系,保护运河水环境既是保护世界遗产的需要,也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每一位拱墅人都守水有责。我们将坚持共治理念,探索共建载体,推动成果共享,四套班子一起上,干部群众一起干,全面深化“河长制”,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确保2014年全部消除21条黑臭河道,2015年实现污水“零直排”,努力打造“城水相依、绿水相融”的美丽拱墅。
拱墅区区长朱建明:
拱墅区以水为生、以水为美、以水为荣,我们将切实增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五水共治”为主抓手和突破口,突出重点,强化保障,创新工作,狠抓落实,统筹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低洼积水治理、闸站建设等治水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拱墅区建设成为“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的美丽杭州实践区。
【总目标】
全面消除辖区河道黑臭现象,实现石祥路以南河道污水“零直排”,实现撤村建居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50%城市河道水体主要指标基本消除劣V类,出境断面水质不劣于入境断面水质,运河拱墅段水质稳定保持在V类。消除重点区域内涝现象,确保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增强突发水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和城市供水抗风险能力,提高城市饮水品质。进一步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完善节水统计等工作,完成辖区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调查,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小区创建。
【今年重点】
抓好“两水六专项”,“两水”即治污水、排涝水,“六专项”即加快44条市政道路管网建设、新增截污量2.5万吨、消除黑臭河道21条、河道整治11条段、撤村建居地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项目14个、34个低洼积水治理项目和16座闸泵站提升改造项目。
【治污水】
44条
加快14条主次干道、30条支小路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2.5万吨
新增日截污量2.5万吨,实施68个截污纳管项目,153家公建单位纳管改造。
13个
建立13个重点河道水质在线监测点,每月对全区城市河道和运河拱墅段水质进行水质采样及数据分析,并定期做好水质信息发布工作。
50%
全年争创5条(段)可游泳河道,消除黑臭河道21条,2014年底消除辖区河道黑臭现象。50%城市河道水体主要指标基本消除劣V类,运河拱墅段水质稳定保持在V类。
100个
整治河道排放口100个以上,完成河道重点排放口数字化监控点40个,创建“零直排”河道10条(段),实施河道整治11条段,整体提升和改善河道水环境。
14个
实施撤村建居地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项目14个,实现撤村建居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
6万方
完成“6条(段)、6公里、6万方”城市河道清淤,实施生态治理6条(段),创建1条(段)城市生态示范河道。
250万吨
推动5家重点企业关停转迁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减排废水排放量250万吨。
【防洪水】
加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及日常监管工作。建立落实山塘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好龙山、虎山水库坝体、溢洪道、防洪道路等工程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水位控制工作。
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针对半山地区单位、居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宣传。
【保供水】
加强辖区水环境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排涝水】
实施9个住宅小区积水治理项目和25个道路积水治理项目,确保短时强降雨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
9.41公里
实施河道整治和打通断头河工程。完成河道整治5条(段)、9.41公里,打通3条断头河。
16座
实施河道闸站提升改造16座,增强城市河道排涝能力。
【抓节水】
完成辖区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调查,并启动节水器具更换工作;推进老旧住宅小区屋顶水箱整治和“一户一表”安装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完善节水统计等工作。
1个
确定1个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完成选点及准备工作。
2个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事)业、居民小区创建,全年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2个。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