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江翠湖段整治前后对比
浙江在线7月1日讯 6年前,朱筱洪的名片上只印着“浦江瑞博工艺饰品有限公司”;今年,他的名片上已经多了一家“马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来,他打算在名片上删掉“瑞博工艺”,只留下“马岭农业”……
朱筱洪的改行,恰恰反映着浦江产业的转型。从原有的22000多家锐减至3000余家,这个昔日的“水晶之都”,正借助“五水共治”的机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一座溪水清澈、青山环绕的生态浦江正在世人面前缓缓呈现。
小县城背上沉重环境负担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金华市境内,一条浦阳江穿城而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聪明的浦江人引进了水晶加工技术。很快,水晶便在浦江生根开化。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通过水晶加工走上了致富道路,其产业带也逐渐从最初的西部山区蔓延至东部平原。
身为原浦江水晶协会副会长,朱筱洪的博工艺饰品有限公司在1997年就走上了正轨。他生产的水晶玻璃瓶主要销往中东石油富国,市场好的年景一年产值能达4000多万元。
截至2011年,浦江生产的水晶占全国总量的80%,超过22000多家水晶工厂和作坊在这里扎根,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产值超200亿元。
水晶在给浦江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让这个小县城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担。
在粗放的水晶加工过程中,含有大量玻璃粉末的废水被排入河里,加上当地人习惯将固废垃圾、生活垃圾倒入河中,奶白色的“牛奶河”、垃圾河成了浦江的灰色标签。
从河流水质断面考核中可以看到,自2006年起浦阳江在浦江县的出境断面水质均为劣五类,是浙江省江河水质最差的河流之一。
2011年,这里成为浙江唯一一个“连续两次区域限批”的县,浦江的环境卫生评价满意度也多年位列全省倒数第一,被称为“浙江卫生环境最差县”。
浦阳江畔树立的标语
铁腕治水“杀”开一条血路
如何给生态环境减压?2006年、2011年,浦江县政府都曾出台政策,打算对水晶行业的排放进行管理与限制,但都因种种原因而停滞。县委书记施振强向记者坦言,我们在治理水晶上曾经失败过两次。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每次都是以环保费用等经济杠杆来做调节,对整个浦江的水晶行业体系涉足不深。
2014年,浙江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明确要求,浙江水环境整治要从污染最严重的浦阳江下手,“杀”开一条血路。
据了解,去年以来,浦江县组织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联合行动1000多次,取缔水晶加工户18450家,726家水晶个体户实现“个转企”。铁腕整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直观的变化,全县50条支流中,达到二类、三类水质的支流有35条,462条垃圾河全部消灭,25条黑臭河也已基本消除。
如今,当记者来到原本垃圾最多,黑臭难闻,百姓避之不及的浦阳江翠湖段,眼前的一切已与两年前大不相同。碧绿的河水、茂密的水草、精致的凉亭以及悠闲的游客,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色。
施振强介绍说,现在的翠湖已经从最黑臭变成了最美丽,水质达到三类以上,基本完成了生态修复任务。未来这里将成为浦江县的天然游泳池,相关配套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壮士断腕的转型阵痛
在谈到浦江这场治水之战时,施振强多次用到了“惨烈”这个词。“水晶加工原本是浦江的支柱产业,事关几十万人的利益。但是为了下游人民的健康,我们上游必须牺牲;为了子孙后代的美好家园,我们这代人必须牺牲……”
目前,朱筱洪的水晶厂规模正在不断缩小,年产值已经下降到了1000万元左右。然而,他苦心培育6年的生态农业项目马上就要开始有回报了。
“08年,我投入3000多万元种香榧,到现在还没有进入采摘期。虽然目前颗粒无收,但我对生态农业有信心。只要熬过了这几年,香榧一样能给我带来稳定的收入。再说,这是政府支持的项目,还可以申领到补贴……”朱筱洪说他打算慢慢结束掉水晶加工,专心当“农民”。
除了像朱筱洪这样转行的,在浦江还有不少人选择继续从事水晶加工,不过现在可不是想做就能做了。
“我们设立准入门槛,进一步倒逼小散经营户整合升级。”县环保局长楼真安介绍说,目前浦江的4个水晶产业集聚园区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6月就可投入使用。在园中,可实现废渣100%利用制砖、废水80%回收利用、污水零排放。
据了解,建成后的集聚园可容纳1000-1500家水晶加工户,届时加工户将通过一定标准的考核后进入园区,进行生产加工。而目前,浦江要求现存的水晶加工户,必须将废水集中至沉淀池,并在沉淀后循环使用,废渣也要求通过政府的吸污车统一回收,加工制砖。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