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鲍在进行水环境污染调查
身边的河流被污染了,人们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抗争。
有人把污染照片发上论坛、微博博取更多的关注;有人自购小船,凭一己的力量清理垃圾。
进入环保领域时,白洪鲍才19岁。治水8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民间力量更有效地参与河道保护?
2012年,他独自创办温州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探索一个全新的模式。
触动:村民和环境污染建立共生关系
2006年,白洪鲍还是温州绿眼睛环保组织的一员。当时绿眼睛在做一个鳌江治理的环境教育项目。
作为志愿者,他在沿江的平阳县麻步镇、鹤溪镇一路走访,河道污染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令他至今印象深刻。
江边有个渔村,千百年来,上午涨潮带来海里的鱼,渔民们驾船捕鱼,潮落而归。
但现在渔民们却把捕鱼时间改在了下午工厂排污的时候。大量污水排进鳌江,渔民们再下河打捞濒死的鱼,渔民们自己不吃,都拿到市场上卖。渔民们希望河道得到治理,却又依赖河道污染而生,建立起矛盾的共生关系。
虽然后来绿眼睛转型主做野生动物保护,但白洪鲍心里始终有个治水情结。
寻找有效的民间治水模式
2012年,白洪鲍参与水环境保护项目“清源行动”,和全省16个民间环保机构建立联系。在交流中,大家普遍表达了一个诉求,希望有个成功的机构运营模式。
同年,温州掀起了“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热,河道污染问题受到空前的关注。人们纷纷在论坛、微博里发污染照片。
“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而不是求助政府投诉热线?”为此,白洪鲍做了一个调研,发现民众和政府部门存在“信任裂痕”,他们觉得通过网络带动传统媒体曝光最有效。
白洪鲍认为,单纯的网络曝光模式存在一些弊端,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未必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而且相关部门也难以核实网上信息的准确性。
2012年9月,他独自创办温州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搭建民间诉求和政府对接的第三方平台。
他制定了一个分“五步走”的行动准则:
1.通过“绿色水网”门户网站、微博平台,以及搜集网上曝光信息,24小时内安排社工和志愿者赶赴现场核实。
2.填写污染事件调查表,现场拨打“12369”投诉热线,并将书面的调查表移交环境执法人员。
3.环境执法人员未能及时赶赴现场的,发函属地环保部门。每3个工作日致电一次,推进事件处理。
4.属地环保部门拒绝受理,或连续6个工作日不给任何回应的,向上级环保部门发函,申请督办。
5.如果无效,在门户网站公布污染事件处理轨迹,邀请媒体参与监督。建立污染事件档案,存档整个流程。
整合民间力量办“江湖大会”
去年3月,白洪鲍发起举办全省“江湖大会”。他的初衷,是改变全省民间环保组织的散兵游勇状态,“遇到突发大事件时,可以全省联动,抱团去推。”
首届“江湖大会”吸引了全省400多名志愿者,34个环保组织参加。会上筹备组建了浙江省(民间)水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协调今后的统一行动。
“去年我们共同推进了乐清湾湿地填埋事件,金华白沙溪污染事件、小鱼治水项目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民间环保组织面临的一些问题。”白洪鲍说。
经费问题。去年,“绿色衢州”环保组织负责人董政在接受企业的10万元捐赠后被该企业举报,因涉嫌敲诈勒索被警方抓获。对于污染企业来说,它向环保组织捐赠钱可能是别有用心的,这个钱该不该收,怎么收,如果收了又该如何保证环保组织的公平正义?
安全问题。在群体性环保事件中,当地环保组织往往被推到风头浪尖,怎么保护自己的安全?
今年6月27日,第二届“江湖大会”在温州开幕。除了延续合作机制,另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据白洪鲍介绍,大会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建立行业自律体系,接受捐赠要有选择,并且按照法律程序签订协议,在协议中不能有任何附属条款。在环保事件中,避免群体性上街,而是通过法律程序介入,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官民互动治水的不懈尝试
在白洪鲍看来,治水的主导力量在政府,如果能探索出一条官民良性互动治水的路子,或许事半功倍。
去年3月22日,温州绿色水网和瓯海环保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护水行动团”,这意味着环保部门和民间组织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部门有技术、设备,民间组织有管理经验和人员,双方各有分工。
“但去年12月治水主体从环保部门转移到了水利部门,合作很快流产了。”白洪鲍说。
吸取教训后,白洪鲍开始了新的尝试。目前,他正和鹿城区政府进行一项合作,以项目化方式运作,在协议里列明了双方权责、联络人、成员单位、资金拨付、考核办法等细则。
项目初定5年,涉及鹿城环境监督、社区参与环保平台建设、环保教育、水主题展览馆等5个方面。
坚持总会有改变
“以前我们给环保部门发函的时候,他们会很诧异,后来慢慢就接受了。”白洪鲍说,事情正朝好的方向转变。
温州环保局甚至给了他们一项“特权”:不用再一级一级地向上反映,可以直接发电子函给温州市环保局监察支队,然后由监察支队向属地环保部门派任务。
去年,温州绿色水网一共反映了55个河段的污染问题。“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但至少都有推进了。”
因为通过民间力量积极推动水环境工作,今年1月的第三届中国公益节将“最具公益精神奖”颁发给了白洪鲍。
今年5月4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接见全省优秀青年代表时,评价白洪鲍“为政府(推进河道污染治理)想了很多办法,这样的民间力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