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柯城区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在常山江柯城段的航埠镇严村、双港街道叶家村以及江山江柯城段的双港街道陈家圩自然村3处位置,投放下了鳙鱼、白鲢、鲤鱼、草鱼、石斑鱼等共计620万尾鱼苗。接下来柯城区渔政站将会同当地乡(镇)政府对增殖放流水域实行15天的禁渔期。而今年全市计划增殖放流各种鱼苗共1亿尾。
为什么要放流这几种鱼苗?
我市地处钱塘江源头,地表水大多达到国家Ⅱ、Ⅲ级标准,全市地表出境水水质常年保持着国家Ⅲ级标准,渔业资源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因外源性污染及捕捞强度的增加,许多经济鱼类濒临灭绝。
根据我市水质和渔业资源现状,充分考虑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市渔业局确定鲢鳙鱼、三角鲂、青鱼、草鱼、黄尾密鲴、河蟹、甲鱼等为投放的主导品种。鲢鳙鱼作为虑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对净化水质、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作用巨大;三角鲂、青鱼、草鱼作为传统优质经济鱼类,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优质渔业资源效果显著;而河蟹、甲鱼经济价值高,适应衢江水域环境,对渔民增收贡献大。
2014年我市将充分考虑衢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加大投资力度,计划放流各类夏花鱼苗1.3亿尾、河蟹幼蟹100万只,甲鱼稚鳖5万只,共投资500万元。
通过进行科学合理实施增殖放流,将有效改善渔业生态环境,维护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生态平衡,对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放流的鱼苗都到哪里去了?
有不少市民有这样的疑问,在上游投放的鱼苗或许并没有太大效果,因为这些小鱼是否会游到下游去,这对于投放地的当地水域渔业资源以及保护水生态也许并没有起到作用。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市渔业局渔政处副处长肖爽。肖爽介绍,目前我们衢江河道流域有六、七个电站,这些电站拦河而建,抬高了河道水位,这就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生态系统,投放的鱼苗会在这里驻留,并形成较为固定的种群,自然繁殖。随着我市洁水渔业工作的稳步推进,我们将这些原本用于养殖的水面进行资源增殖,利用鱼类的自身习性来消纳水体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通过这样安全、环保的生态净化来保证老百姓的饮用水水质安全。”肖爽介绍。
经过多年的增殖放流,我市境内各支流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恢复势头良好,捕捞产量较之前有跨越式的提升,渔民人均收入超过我市农民年均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仅2011年至2013年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422.06万元,投放夏花鱼种共计5873万尾、冬片大规格鱼种106.25万尾,河蟹27.2万只,按回捕率20%、平均增重350-400克/尾计算,产量约4000吨;各类鱼种按平均价格8元/斤计算,产生经济效益3200万元,保守估计年均为渔民增收400万元,而投入产出比可达1:10。
如何保护小鱼成长?
记者采访了解到,市渔业局根据衢江流域情况,在衢江信安湖塔底库区建立市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区,在沿衢江各县城江段建立县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区。每年4—5月鱼类繁殖季节实行禁渔,每年4月1日—10月15日,衢江全流域禁捕河蟹。并制定《衢州市衢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区管理办法》,确定最小网目尺寸、最小起捕规格,给鱼类以休养生息。
与此同时,加强了渔政管理,结合“春潮行动”、“非法渔具专项整治”、“全市渔政执法大检查”等市县区联合执法行动,提高执法巡查密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据统计,三年来,我市渔政执法部门共检查1380余次,出动渔政执法人员3600多人次,办理案件125件,没收非法电捕器具435台套,驱赶违法分子610次,通过强有力的执法行动,已高压的态势震慑了违法分子,有效的维护了增殖放流成果。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