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一律关停或搬迁,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一律要限期整治、达标审核,宜养区内的养殖场也要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养殖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去年7月开始治理,今年4月验收,5月查漏补缺,该关的已全部关闭,整治进度走在了全市前列。”7月15日,磐安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陈惠民对记者说。据统计,该县共关停畜禽养殖场140多家,完成84家保留规模养殖场的生态设施化改造,目前仅保留90家符合条件的养殖场。
“对这90家养殖场的业主,我们也多次召集开会,要求他们按规定执行,如果出现乱排乱放等违规行为,先督促限期整改,整治不到位的要严厉处罚。”陈惠民告诉记者,对偷排漏排或未达标排放的,坚持做到“发现一家,依法关停一家”,对新建畜禽养殖场,要健全完善畜禽养殖场审批制度,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议联合把关,严格按照养殖区域规划、环境评估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联动审批,对未经审批擅自建造的畜禽养殖场一律依法查处。在整治工作“回头看”中,目前还没有发现养殖场有违规行为,也没有开出过一张罚单,整治成效明显。
养殖场退出还绿水青山
去年以来,我省开始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划定禁、限、宜养区,推广循环农业。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灾区”,晴时臭气熏天,下雨污水四溢,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环境和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养猪场拆了好,溪水又变清了。”在磐安县安文镇朱锡岭脚村,一村民指着路旁潺潺流淌的小溪对记者说,原先这条溪边开办了8家养猪场,几千头猪的排泄物直接流入溪水中,可想而知,溪水里漂满了畜禽的粪便,臭气熏天,就像露天厕所一样,原本能够游泳、洗菜的溪水变得连洗手都不行。“只要进入这片养殖场的范围,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村民说,现在8家养猪场已全部拆除,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溪水又恢复了以前的清澈。
这里青山环绕,溪水穿山而过,汇入东阳南江。记者看到,养猪场的原址已成了一片蔬菜园,番薯、玉米等农作物长得很好。“这些养猪场开办的年头比较久,都有10多年了。去年开始动员,经过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8名业主终于同意,并于今年3月集中拆除。”磐安县畜牧兽医局防监科工作人员陈天华告诉记者,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路边、溪边、村边,一律禁止养殖畜禽。”陈天华说,养猪场全部拆除之后,溪水一天比一天干净,如今已完全看不出它原先的“臭水沟”模样。陈惠民告诉记者,全县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以“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原则,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的理念,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农田、园地、林地等就地和异地消纳畜禽排泄物,逐步达到养殖场排泄物“零排放”要求,基本实现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目标。并以“三区三边”(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生活居住区,村边、路边、溪边)等禁养区畜禽养殖场为重点,统筹抓好全县面上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坚持从严整治,做到“三个一律关停”:对处在“三区三边”禁养区范围内的养殖场,一律关停;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关停;对整改不到位、设施运转不正常、存在偷排漏排的,一律关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负责”要求,实行乡镇和行政村属地管理,认真落实畜禽养殖场整治的主体责任,采取倒逼措施,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取得实效。
磐安县将整治时间表提前了,去年10月底前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文溪流域畜禽养殖场关停工作;去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宜养区内所有养殖场污染治理,对治理不达标的予以关停;今年3月底前完成其他“三区三边”内畜禽养殖场关停。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实现畜禽排泄物达标排放、资源化利用,做到禁养区百分之百关停、其他百分之百达标排放。
生态治污变废为宝
今年初,省农业厅制定目标:到2015年,全面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任务,全省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目标,通过治水倒逼养殖污染全面治理和养殖行业转型升级。
7月15日,记者来到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石上自然村,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风景秀丽,村口就是一家养猪场,如果村民不介绍还真发现不了,搭建在野外的猪圈遮盖得很好,没有其他养猪场常有的臭味,养猪场边的溪水清澈依旧。“我家的养猪场纯天然,还生态环保。”养殖户孔庆华自豪地对记者说,为了方便处理排泄物,他的养猪棚就搭在田边,200多头猪排出的污物,直接收集到一根粗粗的管道内,流入沉淀池中,通过沉淀分离然后又被收集到化粪池、沼气池中。处理之后的废渣(用来加工有机肥),大部分出售给一家企业,每月都有专人来上门收购,少部分他自己用来施肥,在猪场附近他种植了5亩中药材和蔬菜。
“养殖场猪粪、猪尿通过发酵以后,产生的沼气用来煮饭烧水,沼渣可用作农田、果园、林地的有机肥。同时,建沼气池还能享受到‘治水’政策补贴。”提起沼气池建设,孔庆华赞不绝口。在养猪场对面的山林中,他今年底将建一个废水池,把猪场的猪尿等废水全部通过机泵引入废水池,直接浇灌山林中的树木,让大自然直接消纳所有废水。
“发酵好的猪粪是天然有机肥料。”孔庆华说,由于采用了“猪、沼、蔬”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整个养猪场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用猪粪加工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也成了周边蔬菜、中药材、苗木种植户的抢手货。这样通过就地、异地消纳,推进沼液、沼渣“上山下田”,实现了排放和利用有效平衡,同时鼓励、支持创办有机肥料生产企业,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
既控制了污染,又促进了农业再提升,保障了农民收益,治水与致富才能双赢。“治水并非不要畜禽养殖,而是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原则发展养殖业,要倒逼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陈惠民对记者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当务之急不仅要减少污染排泄物,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还要突破“畜—沼—鱼”、“畜—沼—果、蔬、林”等种养模式以及“家禽—园地”、“山羊—林地”直接消纳利用种养模式,探索更多的转型升级新模式。
根据整治规划,2015年底前要完成所有规模养殖场贮肥池及管网利用设施建设,实现用地规范、品种优良、技术先进、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生态循环、产品安全。预计到2020年末,磐安县生猪饲养量控制在8.5万头(其中存栏量3.2万头以内);以土鸡为重点的家禽饲养量达60万羽,山羊饲养量达2.5万头,蜂存栏达1.5万群;肉类总产量达4800吨,禽蛋总产量达2500吨,打造标准化养殖基地,构建与秀美乡村建设相适应、田园风光特色鲜明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