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15日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衢州市要成为美丽浙江建设重要生态屏障,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要紧紧围绕“打造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而是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基础是生态
生态是衢州的命脉和王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八次到衢州考察调研,几乎每次都要强调生态问题。2003年7月26日,他在衢州调研时指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要实现‘双赢’,而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丢掉生态环境。”这些年来,我们在全省率先提出生态市建设的目标任务,一以贯之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也正是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到衢州投资。实践证明,衢州要发展,必须靠生态;只有抓生态,才能有作为、有地位。
生态是加快衢州转型升级的最大资本和潜力所在。我们想事、谋事、干事,都要自觉以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标尺”来衡量,都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一定要切实担当起“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历史重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守生态红线,坚决抵制各种利益主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侵害,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列、作表率。
重点是借全省“五水共治”之势,以铁的决心、铁的信心、铁的政策、铁的方法、铁的纪律“五铁”治“五水”,把治水治气结合起来,把治城治乡统筹起来,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家园;借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之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岸上;借智慧环保项目加快推进之势,进一步扩大环境监测覆盖面,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规定,加大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力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核心是转型
转型是衢州发展的迫切需要。衢州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完成“原始积累”,又要面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深刻认识到,衢州宁可暂时速度放慢一点,也要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转型,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要打造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
转型要全市域联动、全方位推进。衢州市以一城一区一园一村“四个一”建设为主载体,努力推动全市域转型。
围绕工业转型,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和“五个一百”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体系,优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水资源产业、特种纸等产业向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推动化工、建材、钢铁等“老三样”向循环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推动氟硅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围绕农业转型,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围绕服务业转型,抓住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机遇,深入挖掘山水资源、民俗文化等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努力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衢州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围绕城市转型,按照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快市区水系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孔子儒学文化区建设等“十大专项”和森林大道、森林公园、森林园区、森林巨化等“四大森林”建设,继续强力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工作,努力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根本靠改革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们清醒地看到,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必然会遇到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棘手的问题,需要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去突破和解决。我们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向改革要红利、要增长、要转型,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真正做到敢于突破、善于突破、快速突破。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抓紧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三条红线”,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开展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积极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加快建立全市统一互联的网上办事大厅和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方舟”,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继续做好审批事项清理和下放工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推进绿色产业集聚区“大部门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公司化运作,进一步减少层级、精简人员、提高效能,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环境。进一步深化国家东部公园各项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发展机制、生态型城镇体系、全市域景观改造机制、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加快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示范区。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以确权登记为基础、赋权强能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增进农民财产权益和其他权益。
关键在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抓落实一天也不能耽误,抓落实永远在路上。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都已十分明确,衢州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日渐清晰。对衢州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锤一锤钉钉子,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落实、求实效上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真正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抓落实,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委政府肩负着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主体责任,必须紧握“经济、平安、生态”三张报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当前,我们要牢牢抓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这一重大责任,继续实行县(市、区)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在谋大事、干大事的同时,协调帮助各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确保全年红,为打造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抓落实,要掌握科学方法。抓落实不能光凭满腔热情,瞎干蛮干,更重要的是靠正确的工作方法,苦干实干加巧干。我们要掌握和运用好“工作十法”,把“四个一”建设、“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等“四件大事”作为主抓手,把苦干实干作为主基调,把改革创新作为主动力,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检验标准,真正做到干一件、成一件。
抓落实,要加强督查考核。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既要靠大家的高度自觉,也要运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形成倒逼态势。我们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百个乡镇分类争先”考核,坚持和强化重点工作月度督查,每月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进行督查排名,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年度综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力争考出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考出奋斗拼搏的精神状态,考出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业绩。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